大佛顶首楞严经今译 前言

前言

古往今来,楞严经一直被众多佛弟子奉为至宝,许多高僧大德给予它很高的评价。

明代憨山大师说过:“不读法华(经),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;不读楞严(经),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。”

虚云和尚说过:“无论老少,常读楞严(经),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,时闻世尊说法,就和阿难作同参。”

还有很多高僧大德为了广弘楞严经的功德,辛勤笔耕,著书立说,各种注释和解读楞严经的书和文章数不胜数。

本人作为皈依佛弟子,第一次看到楞严经就爱不释手,顿有“楞严经在手,千卷万卷都有”之感。后来我仔细阅读楞严经,初尝法味,初得法乐,于是,发心要用准确无误、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楞严经介绍给更多的人。

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楞严经有六万多字,又义理高深,要想深入浅出地说清楚谈何容易。但本人既然发了心,就只能学愚公移山,写一点算一点。何况,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,一举两得,何乐不为。

本人首先按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,将楞严经的原文重新断句,并按照现代汉语的文法对标点符号作了改动。

接着,逐字逐句重新翻译,翻译时,力求契合原文,逻辑严谨,义理清晰,前后呼应,要经得起后人评说。

本人只是将古文今译,没有作更多的说明,因为我觉得只要翻译到位,能够准确表达佛陀的原义,这就足够了。

本书在编排内容时,严格按照楞严经原来的分卷顺序,不过,有的分卷横跨了不同方面的内容,而应归于同一类的内容又在两个分卷中出现,导致有些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。为了使读者能更清晰地把握佛陀说法的条理,本书在完全遵循楞严经分卷顺序的前提下,将每一卷的内容进一步细分,并给细分后的内容各自加上了标题,突出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
在写作过程中,本人参考了一些已有的译本或注疏,深受启发,在此谨向所有的高僧大德表示感谢。

说实话,翻译楞严经是一个极大的工程,而本人的水平、精力和智慧极其有限,却要做一件不自量力的事情,深感诚惶诚恐。

好在,本人一直深信,只要发心至诚至真,就一定会有佛菩萨加持,让我开启智慧,笔下生花。

本人同样深信,只要发心至诚至真,就能感得因缘具足,让本书顺利完稿并问世。

所以,我要在此祈愿,各位读者在阅读本书时,一定要至诚发心,这样才能感得三宝加持,使你开卷有益。

最后,感恩各位读者成就了我的发心。
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

2022年4月14日 第4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