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今译 概述(2)

法会缘起

佛陀及弟子居住在舍卫城时,城里有一位摩登伽女(印度种姓中低下的女性),遇到阿难乞食,见阿难英俊潇洒,又温文尔雅,顿时爱上了他(其实是累世恩爱所致,以后佛陀将说明因缘),并向阿难示爱。作为一个受了比丘戒的沙门,阿难当然不会轻易动心,称谢后离开了。

一日,佛陀与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,阿难因独自外出,没有赶上这次供养,就去舍卫城中乞食。也是因缘巧合,遇到的第一个人正是摩登伽女。按照佛陀的教诲,比丘在乞食时是不能挑拣的。于是,阿难就在门外等待施舍。谁知,摩登伽女见阿难送上门来,爱欲炽烈,强烈恳求其母亲用婆毗迦罗先梵天咒将阿难迷住。于是,阿难稀里糊涂就进入了摩登伽女的房间,摩登伽女百般挑逗,恣意抚摸,阿难眼看就要被突破最后防线,毁了戒体,坏了梵行。好在,阿难心中还有一丝清醒,默念世尊,祈求救援。

佛陀心中早已感应,匆忙结束受供,回到祗桓精舍,随即从头顶肉髻中放出百宝光芒,光中涌出千叶宝莲,莲中有化身佛结跏趺坐,口诵楞严神咒,然后命文殊师利菩萨赶往摩登伽女住所,宣说神咒,救出阿难。

阿难回到祗桓精舍后,见到佛陀,顶礼悲泣。他悔恨自已,一向自恃多闻,却忽视定力,没有修成圆满的道行,以致于抵不住邪咒的迷惑,几乎失了戒体,差点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。

于是,阿难恳请十方如来佛,助他获得无上菩提的成道法门。在座的大菩萨、大阿罗汉、缘觉、声闻等,都愿聆听教诲。

至此,佛陀宣说“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”的机缘成熟了。

于是,佛陀苦口婆心,以诘问、启发和譬喻等方式,一步一步地开导阿难及众信徒。通过“七处征心”和“十番显见”,揭示了常住真心,然后解释了“如来藏妙真如性”以及“三种相续”,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,包括“二十五圆通”和“三界七趣”,中间还穿插了“四种清静明诲”,接着又说“三渐次”、“五十五位”、“等觉”、“妙觉”等真菩提路,最后讲“五十种阴魔”,告诫修行人不要误入歧途。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楞严会。

正因为楞严会的殊胜,现在汉地寺庙中每天早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诵楞严咒,有的寺庙每天还不止诵一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