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今译 概述(6)

除淫出尘

楞严经的另一个主题思想就是“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”,整部经缘起阿难遇见摩登伽女,差点破了戒体。表面上看,是摩登伽女百般勾引以及她母亲用了婆毗迦罗邪咒,但这只是外缘,根本原因还在于阿难的淫心未除。所以,楞严经的相当大篇幅是在讲破除淫心。

为了破除阿难对色的贪恋,佛陀问阿难,当初为何出家?阿难倒也老实,说是仰慕佛陀的三十二相好,希望跟佛陀修行也能修成妙相。你们看,问题就在这里,阿难出家的发心就不对。用现在的话讲,出家的动机不纯。于是,佛陀就再问,你是怎么看到相的?又是以什么感觉到相好的?这就是有名的“七处征心”,具体过程这里就不展开了。

经过佛陀的步步紧逼和多次否定之否定,阿难终于明白,人的心本来是清净的,但攀缘外境,为声色所迷,所以堕入生死轮转而不自知。正如佛陀所说,“汝爱我心,我怜汝色,以是因缘,常在缠缚。

所以,既然阿难贪恋佛陀的三十二相好,那摩登伽女贪恋阿难的英俊外表也就不奇怪了,他俩是同一个毛病。当然,从因果关系来讲,两个人相遇,或恩爱,或仇恨,是宿世的因缘和积习所致。佛陀后来开示,“汝宿世与摩登伽,历劫因缘,恩爱习气,非是一生及与一劫。”也就是说,他俩的缘分其实有很长时间了。所以,摩登伽女一见到阿难,就生出爱慕之心,巴不得立即结秦晋之好。甚至,不惜动用歪门邪道,将阿难“摄入淫室,淫躬抚摸”,这跟西游记里的女妖怪爱上唐僧是一个套路。

由此可知,色淫积习是很难根除的,有的人虽然受了戒,行为上是如法的,但内心深处的种子还在那儿。

为了破除众生的淫心,佛陀反复讲色、淫的危害,讲“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”的道理。佛陀说,“若诸世界,六道众生,其心不淫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,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纵有多智,禅定现前,如不断淫,必落魔道。”佛陀又说,“汝教世人,修三摩地,先断心淫,是名如来第一清净明诲。是故阿难,若不断淫,修禅定者,如蒸沙石,欲其成饭,经百千劫,只名热沙。何以故?此非饭本,沙石成故。汝以淫身,求佛妙果,纵得妙悟,皆是淫根,根本成淫,轮回三涂,必不能出。如来涅槃,何路修证?必使淫机,身心俱断,断性亦无,于佛菩提,斯可希冀。

针对很多人的侥幸心理,轻视淫心的危害,佛陀又比喻说,“当观淫欲,犹如毒蛇,如见怨贼。”经中还举例说,“如宝莲香比丘尼,持菩萨戒,私行淫欲,妄言淫非杀非偷,无有业报。发是语已,先于女根,生大猛火,后于节节,猛火燃烧,堕无间狱。”这是现世报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