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伪之辩
楞严经自从传世以来,就一直陷入真伪之辩的纷争中。有些人如获至宝,坚信不疑;而有些人则怀疑它是伪经,且言之凿凿。从某个角度讲,楞严经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争议,恰恰说明它的影响之大,地位之殊。
所谓伪经,就是不是佛陀亲口说的经,而是他人假借佛陀之名杜撰出来的文字。实事求是讲,目前流通的很多经论中,的确有一些伪作。但说楞严经是伪经,则属不学无术,或别有用心。
说楞严经为伪经者,大体上有以下三种原因:
(一)文字上就看不懂,更不用说以心相印。的确,楞严经的义理过于高深,可以说玄之又玄,妙之又妙,不要说一般的信众,就是智慧超群的高僧,也未必能参透。但佛法本来就是超脱三界、脱离生死轮回的玄妙大法,虽说大道至简,但那也是明心见性后才能达到的深入浅出的境界。所以,如果看不懂,是正常的,证不到,那也是正常的,哪有这么容易?要知道,佛陀说法,是因人各自的因缘、根器而设方便之说,而说楞严经时面对的听众主要是“大阿罗汉,辟支无学,十方菩萨等”,都是证了果位的大修行人,自然要说能证三藐三菩提的高深玄妙之法。
(二)文字风格与别的大乘佛经迥异。的确,楞严经很讲究文辞优美,句式工整,读上去很像中国古代的骈文。但是,你要是了解了楞严经的翻译过程,你就不会武断地认为楞严经是伪经了。原来,翻译楞严经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,直接由般刺密谛法师翻译成中文,而是由般刺密谛法师按照发音用汉字记录下来,再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转译为中文,经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校对,最后请菩萨戒弟子房融笔受。所谓笔受,就是文学加工,将文字弄得考究些。房融作为大文学家,又是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,自然十分上心,故楞严经的文辞非常高雅,堪称高山流水。而且,房融的文字风格十分简练,不肯多写一个字,甚至很多地方省去主语、动词或连接词。这样,后人读起来就费劲了。当然,这不能怪房融他老人家,因为当时的文风就是这样。
(三)楞严经揭示的是修证了义的如来密因,犹如照妖镜,照得妖魔鬼怪、旁门左道原形毕露,无处遁形。所以,魔子魔孙最忌恨楞严经,欲诋之毁之而后快。到了末法时期,妖魔横行,邪师恒沙,而众生愚昧,福德浅薄,对正法往往很难生起信解。所以,“法灭尽经”里说,末法时期,楞严经“先化灭去”其他经典“寻后化灭,尽不复现。”
其实,那些宣称楞严经是伪经的人,恰恰是最需要读楞严经的,这些人要好好体会楞严经中所说的“应所知量,循业发现”。为什么同样一部经,有人视之如瑰宝,而你们弃之如敝屣,这恰恰是你们累劫的业障所致。
当然,还有一些学者是从考证的角度对楞严经提出一些质疑,属于学术探讨范围,这就可以见仁见智了。
正法是经得起检验的,楞严经自然也不怕被质疑。其实,被质疑并不是坏事,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。修行,本来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。
更何况,真正的实相是离于文字相的。真伪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,仅是妄念分别。若能究竟了义,就是真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