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一(14)十番显见

十番显见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​

尔时世尊,舒兜罗绵网相光手,开五轮指,诲敕阿难及诸大众:我初成道,于鹿园中,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,一切众生,不成菩提,及阿罗汉,皆由客尘烦恼所误。汝等当时因何开悟,今成圣果?
这时候,世尊伸出兜罗绵网相光手,展开五指,教诲阿难和大众:我刚成道时,在鹿野苑,为阿若多等五位比丘及四众弟子说过,一切众生,之所以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或阿罗汉果,都是被客、尘产生的烦恼所误。你们几个比丘说说吧,当时是因为什么而开悟并成就圣果的?

时,憍陈那起立白佛:我今长老,于大众中,独得解名,因悟客尘二字成果。
这时,憍陈那站起来对佛说:我算是年龄较大的,在当初受度的众人中,我被称为最初解,就是因为我领悟了“客、尘”二字而成就圣果的。

世尊,譬如行客,投寄旅亭,或宿或食,食宿事毕,俶装前途,不遑安住;若实主人,自无攸往。
世尊,就像旅客投宿旅店,或睡或吃,之后就离开了,并不会一直住下去;而这个旅店的主人,会一直在这儿,不会离开。

如是思惟,不住名客,住名主人。以不住者,名为客义。
于是我这么想,不住的叫“客”,常住的叫“主人”。所谓“客”,其含义就是“不住”。

又如新霁,清阳升天,光入隙中,发明空中诸有尘相,尘质摇动,虚空寂然。
再打一个比方,就像清晨,太阳升起,阳光穿入房子的缝隙,可以发现空中有很多细小的灰尘在摇动,但虚空本身是寂然不动的。

如是思惟,澄寂名空,摇动名尘。以摇动者,名为尘义。
于是我这么想,寂然不动的叫“空”,飘浮摇动的叫“尘”。所谓“尘”,其含义就是“摇动”。

佛言:如是。
佛说:是的。

即时如来,于大众中,屈五轮指,屈已复开,开已又屈,谓阿难言:汝今何见?
这时候,如来拢起五指,然后又展开,展开后又拢起,然后问阿难:你看见了什么?

阿难言:我见如来百宝轮掌,众中开合。
阿难回答:我看见如来的百宝轮掌,在大众面前开开合合。

佛告阿难:汝见我手,众中开合,为是我手,有开有合?为复汝见,有开有合?
佛问阿难:你看到我的手掌在众人面前开开合合,是因为我的手掌在开开合合呢,还是因为你的见性在开开合合呢?

阿难言:世尊宝手,众中开合,我见如来手自开合,非我见性有开有合。
阿难回答:世尊的宝手在众人面前开开合合,我看见如来的手在开开合合,并不是因为我的见性在开开合合。

佛言:谁动谁静?
佛问:谁在动?谁在静?

阿难言:佛手不住,而我见性,尚无有静,谁为无住?
阿难回答:我看见佛的手在开开合合,而我的见性,无所谓静,更无所谓动了。

佛言:如是。
佛说:是这样。

如来于是,从轮掌中,飞一宝光,在阿难右,即时阿难,回首右盼;又放一光,在阿难左,阿难又则,回首左盼。
如来从百宝轮掌中放出一道宝光,照在阿难的右边,阿难就转头向右边看;如来又放出一道宝光照在阿难左边,阿难又回头向左边看。

佛告阿难:汝头今日,何因摇动?
佛对阿难说:刚才你的头为什么左右摇动?

阿难言:我见如来,出妙宝光,来我左右,故左右观,头自摇动。
阿难回答:我看见如来放出宝光在我的左边和右边,我便向左又向右看,所以头就摇动起来。

阿难,汝盼佛光,左右动头,为汝头动,为复见动?
(佛说:)阿难,你看宝光时,头左右摇动,是你的头在动呢,还是你的见性在动?

世尊,我头自动,而我见性,尚无有止,谁为摇动?
(阿难回答:)世尊,是我的头在动,而我的见性,谈不上止,更不要说摇动了。

佛言:如是。
佛说:是这样。

于是如来,普告大众:若复众生,以摇动者,名之为尘,以不住者,名之为客。汝观阿难,头自动摇,见无所动。又汝观我,手自开合,见无舒卷。云何汝今,以动为身,以动为境?
于是,如来就对众人说:就像刚才所说的,摇动的叫“尘”,不住的叫“客”。你们看阿难的头在摇动,但见性并不会随之而摇动。你们再来看,我的手虽在开合,而你们的见性并没有随着手的开合而舒展或卷起。你们为什么要以摇动的“尘”和不住的“客”为身心世界呢?

从始泊终,念念生灭,遗失真性,颠倒行事,性心失真,认物为己,轮回是中,自取流转。
从始自终,你们在念念生灭中遗忘了从不生灭的真心,从而产生种种颠倒妄想,迷失了本来清净的真心,认客尘为己,于是就在轮回中流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