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二(2)十番显见

十番显见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​

阿难即从座起,礼佛合掌,长跪白佛:世尊,若此见闻,必不生灭,云何世尊,名我等辈,遗失真性,颠倒行事?愿兴慈悲,洗我尘垢。
这时候,阿难从座上站起来,合掌顶礼,长跪对佛说:世尊,如果这个能见之性的确是没有生灭的,那为什么世尊说我们这些人遗失了真性,产生种种颠倒妄想呢?祈愿如来慈悲,为我们洗去尘垢。

即时如来,垂金色臂,轮手下指,示阿难言:汝今见我母陀罗手,为正为倒?
这时,如来垂下金色手臂,将手指向下,然后问阿难:你现在看到了我的母陀罗手,是正还是倒?

阿难言:世间众生,以此为倒,而我不知谁正谁倒。
阿难回答:在世间众生来看,这是倒。但是,我还真说不好,怎么才算是正,怎么才算是倒。

佛告阿难:若世间人,以此为倒,即世间人,将何为正?
佛对阿难说:如果世间众生以这样子为倒,那么他们以什么样子为正呢?

阿难言:如来竖臂,兜罗绵手,上指于空,则名为正。
阿难回答:如来将手臂竖直,将兜罗绵手向上指,这就叫做正。

佛即竖臂,告阿难言:若此颠倒,首尾相换,诸世间人,一倍瞻视。则知汝身,与诸如来清净法身,比类发明。如来之身,名正遍知;汝等之身,号性颠倒。随汝谛观,汝身佛身,称颠倒者,名字何处,号为颠倒?
佛随即竖直手臂,对阿难说:假如这样子为正,那么不过是与刚才的样子颠倒一下,上下交换而已,而世人就觉得不一样了。同样,你们的色身与诸如来的清净法身比较起来,就像我的手臂上下颠倒一样,本是同一个。如来的法身叫做“正遍知”,而你们的色身呢,则叫做“性颠倒”。你们好好观察,你们的色身与清净的法身本是同一个,却被称做颠倒妄想,究竟颠倒在何处,才被称为颠倒呢?

于时阿难,与诸大众,瞪瞢瞻佛,目睛不瞬,不知身心,颠倒所在。
这时候,阿难与众人听得目瞪口呆,实在不明白身心颠倒在何处。

佛兴慈悲,哀愍阿难及诸大众,发海潮音,遍告同会诸善男子:我常说言,色心诸缘,及心所使,诸所缘法,唯心所现。
佛陀慈悲,可怜阿难和大众,于是发出海潮般的声音,开示法会中诸善男子:我常说,色法、心法和心所使法,这些因缘法,都是真心所变现。

汝身汝心,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。云何汝等,遗失本妙圆妙明心,宝明妙性,认悟中迷?
你们的身心,不过是妙明真心所现之物。但你们为什么遗失这个本妙、圆妙的真心,在宝明的妙性中只认真心所现的幻相呢?

晦昧为空,空晦暗中,结暗为色。
在迷惑中,妙明真空变成晦昧空相,进而执着于其中的明暗,晦暗的部分凝为色质。

色杂妄想,想相为身。
色质又进一步引发种种妄想,种种妄想交织为五蕴之身。

聚缘内摇,趣外奔逸,昏扰扰相,以为心性。
五蕴之身被各种尘幻所引,追来逐去,陷入昏昏扰扰之中,还以为这就是心性。

一迷为心,决定惑为色身之内,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,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
本真一旦迷失,就固执地认为心在色身之内,却不知这个色身以及山河、虚空、大地,都是妙明真心的示现。

譬如澄清百千大海,弃之唯认,一浮沤体,目为全潮,穷尽瀛渤,汝等即是,迷中倍人,如我垂手,等无差别,如来说为可怜愍者。
(妙明真心)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大海,可你们弃之不认,只认海面上一个小泡沫,还以为这就是整个大海,你们真是迷上加迷啊,就像我把手交换一下,本来无差别,但你们就觉得颠倒了,你们真可怜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