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番显见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阿难白佛言:世尊,诚如法王所说,觉缘遍十方界,湛然常住,性非生灭,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,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,有何差别?世尊亦曾于楞伽山,为大慧等敷演斯义,彼外道等,常说自然,我说因缘,非彼境界。我今观此,觉性自然,非生非灭,远离一切虚妄颠倒,似非因缘,与彼自然,云何开示,不入群邪,获真实心妙觉明性?
阿难对佛说﹕世尊,正如您所说,觉性周遍十方法界,湛然常住,不生不灭,这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说的“非色非空”,以及投灰外道所说的“真我遍满十方”,有什么不同呢?世尊曾经在楞伽山为大慧等菩萨宣说过这样的道理:“那些外道所说的自然,与我所说的因缘,境界是不一样的。”我现在观察,认为这个觉性也是自然的,不生不灭的,远离一切虚妄颠倒,似乎并不是因缘而生,那么,与外道所说的自然,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请佛开示,我们怎么才能不会落入邪见,从而获得本真妙觉明性?
佛告阿难:我今如是开示方便,真实告汝,汝犹未悟,惑为自然。阿难,若必自然,自须甄明有自然体。汝且观此妙明见中,以何为自?此见为复以明为自?以暗为自?以空为自?以塞为自?
佛告诉阿难:我刚才用各种譬喻,把真实的道理告诉你,你却仍然没有领悟,还以为觉性如外道所说是自然的。阿难,如果真的是自然的,那你要弄清楚觉性以何为体。你看这妙明的见性中,自体是什么,以明亮为其自体?以昏暗为其自体?以通达为其自体?还是以堵塞为其自体?
阿难,若明为自,应不见暗。若复以空为自体者,应不见塞。如是乃至,诸暗等相,以为自者,则于明时,见性断灭,云何见明?
阿难,如果以明亮为其自体,那么就应当看不到昏暗;如果以通达为其自体,那就应当看不到堵塞。以此类推,如果以昏暗为其自体,那明亮的时候,见性也就断灭了,怎么又能见到明亮呢?
阿难言:必此妙见,性非自然,我今发明,是因缘生。心犹未明,咨诣如来,是义云何,合因缘性?
阿难说:这个妙明的见性,看来不是自然的,我现在认为它是因缘所生。不过,我还没有彻底明白,想请问如来,说它是因缘所生,对吗?
佛言:汝言因缘,吾复问汝,汝今因见,见性现前,此见为复,因明有见?因暗有见?因空有见?因塞有见?
佛说﹕你现在又说见性是因缘所生,那我问你,你现在因为见到东西,认为见性现前。那么,这个见性是因明亮而生?是因昏暗而生?是因通达而生?是因堵塞而生?
阿难,若因明有,应不见暗;如因暗有,应不见明。如是乃至,因空因塞,同于明暗。
阿难,如果是因明亮而生,那就看不到昏暗;如果是因昏暗而生,那就看不到明亮。以此类推,因通达而生和因堵塞而生,都是同样的道理。
复次,阿难,此见又复,缘明有见?缘暗有见?缘空有见?缘塞有见?
另外,阿难,这个见性是缘于明亮而生?是缘于昏暗而生?是缘于通达而生?是缘于堵塞而生?
阿难,若缘空(通?)有,应不见塞;若缘塞有,应不见空(通?)。如是乃至,缘明缘暗,同于空(通?)塞。
阿难,如果是缘于通达而生,那就应当看不到堵塞;如果是缘于堵塞而生,那就应当看不到通达。以此类推,无论是缘于明亮而生,还是缘于昏暗而生,都是同样的道理。
当知如是,精觉妙明,非因非缘,亦非自然,非不自然,无非不非,无是非是,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
所以,这个精觉妙明的见性,非因非缘而生,也非自然而有,但也非不自然,实在是没有非或不非,没有是或不是,它离一切相,但又即一切法。
汝今云何,于中措心,以诸世间,戏论名相,而得分别?如以手掌撮摩虚空,只益自劳,虚空云何随汝执捉?
你现在怎么还在这些世间的戏论、名相中执着分别呢?这就像用手去捉虚空,徒劳而已,虚空怎么能够被手捉得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