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二(13)五阴虚妄

五阴虚妄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​

阿难,譬如有人,手足宴安,百骸调适,忽如忘生,性无违顺。其人无故,以二手掌,于空相摩,于二手中,妄生涩、滑、冷、热诸相。
阿难,譬如有个人,安详端坐,身体没有哪儿不舒服,就像忘记了身体一样,没有任何违顺之感。这个人闲得无聊,两个手掌相互摩擦,这时候,两只手掌就会无端生出涩、滑、冷、热等感受。

受阴当知,亦复如是。
受阴的产生也是这个道理。

阿难,是诸幻触,不从空来,不从掌出。
阿难,这种种虚妄的幻触,既不是从虚空中来,也不是从手掌中出。

如是阿难,若空来者,既能触掌,何不触身?不应虚空,选择来触。
阿难,如果触受是从虚空中来的,它既然能给手掌带来感受,为什么就不能给身体其他部位带来感受呢?虚空是不会选择要接触什么地方的。

若从掌出,应非待合。
如果触受是从手掌出的,那就不必非要合掌摩擦才有。

又掌出故,合则掌知,离则触入,臂腕骨髓,应亦觉知入时踪迹,必有觉心,知出知入。自有一物,身中往来,何待合知,要名为触?
再说,如果触受是从手掌出的,那么,当手合掌时能感受到它,而当手分开时,触受应回到身体,身体应感受到它经过手腕、手臂、骨骼、神经等地方的踪迹,也就是说,一定有一个觉知,知道它在进进出出,既然身体能知道种种触受在身体中进出,何须手掌摩擦才有触受呢?

是故当知,受阴虚妄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。
所以,应当知道,受阴是虚妄的,但其本性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既非因缘而生,也非自然而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