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入虚妄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阿难,譬如有人,以两手指,急塞其耳,耳根劳故,头中作声,兼耳与劳,同是菩提瞪发劳相。
阿难,就像一个人用手指迅速塞住耳朵,久后导致疲劳,头中就产生声音的幻觉,耳根和所听到的幻音,其实都是菩提心性疲劳而产生的妄相。
因于动静二种妄尘,发闻居中,吸此尘象,名听闻性。此闻离彼动静二尘,毕竟无体。
由于动、静两种妄尘相互对比刺激,产生耳听的妄觉,然后取尘为相,这就是所谓耳入。其实,离开了动、静二尘,耳入是没有自体的。
如是阿难,当知是闻,非动静来,非于根出,不于空生,何以故?
阿难,你应当知道,耳入不是从动、静二相里来的,不是从耳根里出的,也不是从虚空中产生的,为什么呢?
若从静来,动即随灭,应非闻动;若从动来,静即随灭,应无觉静。
如果它是从静相里来的,遇到动时,耳入就应该消失,从而感觉不到动。如果是从动相里来的,遇到静时,耳入应该消失,从而感觉不到静。
若从根生,必无动静,如是闻体,本无自性。
如果是从耳根里出的,不需攀缘动、静二种尘相的话,那它应该无法分别动、静,这样的耳入也就失去自性。
若于空出,有闻成性,即非虚空。又空自闻,何关汝入?
如果是从虚空产生的,既然能产生耳入,那么就不是虚空了。再说了,这是虚空自己在闻,跟耳入有什么关系呢?
是故当知,耳入虚妄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。
所以,应当知道,耳入是虚妄的,但其本性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既非因缘而生,也非自然而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