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三(13)十八界妄

十八界妄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​

复次阿难,云何十八界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?
另外,阿难,为什么说十八界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所显现的幻相呢?

阿难,如汝所明,眼色为缘,生于眼识,此识为复因眼所生,以眼为界?因色所生,以色为界?
阿难,正如你所明了的,眼根攀缘色尘,产生眼识,那么,眼识是从眼根生出的,以眼根为界呢?还是从色尘生出的,以色尘为界呢?

阿难,若因眼生,既无色空,无可分别,纵有汝识,欲将何用?汝见又非青黄赤白,无所表示,从何立界?
阿难,如果眼识是从眼根生出的,也就是说与色、空等外尘无关,既然无关,就没有可以分别的事物,纵然你有眼识,又有什么用处呢?既然你的所见不区分青、黄、红、白,没有什么可以标示,又从哪里分界呢?

若因色生,空无色时,汝识应灭,云何识知是虚空性?
如果眼识是从色尘生出的,那么,遇到没有色尘的虚空时,眼识就应当不存在了,那又怎么能够识知虚空呢?

若色变时,汝亦识其色相迁变,汝识不迁,界从何立?
当色尘有生、住、异、灭等变化时,你能识知到色尘的变化,但你的眼识并没有跟着变化,那么眼识的界限在哪里呢?

从变则变,界相自无。不变则恒,既从色生,应不识知,虚空所在。
如果眼识随着色尘而变,那分界也在变化,也就不能称为边界了;眼识如果不随色尘变化,是恒常的,既然是从色尘生出的,就不可能识知虚空。

若兼二种,眼色共生,合则中离,离则两合,体性杂乱,云何成界?
如果眼识是从眼根和色尘共同生出的,那么,如果生出的眼识是和根、尘合在一起的,那中间一定会有所区分(一部分属于眼根,另一部分属于色尘);如果生出的眼识是和根尘分离的,那它就要一分为二。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两种体性的混杂,怎么能够区分边界呢?

是故当知,眼色为缘,生眼识界,三处都无,则眼与色,及色界三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。
所以,应当知道,眼根攀缘色尘生出眼识,都没有一定的处所,这三处都是虚妄的,但其本性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既非因缘而生,也非自然而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