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界妄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阿难,又汝所明,意法为缘,生于意识。此识为复因意所生,以意为界?因法所生,以法为界?
阿难,正如你已经明了的,意根攀缘法尘,生出意识。这个意识是从意根生出,以意根为界呢?还是从法尘生出,以法尘为界呢?
阿难,若因意生,于汝意中,必有所思,发明汝意,若无前法,意无所生,离缘无形,识将何用?
阿难,如果意识是从意根生出的,而意根一定要有个所想的法尘才能生起,如果没有法尘,意根就无所攀缘,意识又有什么用处呢?
又汝识心,与诸思量,兼了别性,为同为异?
另外,你的识心,和你的种种思维,都有了别之性,那它们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?
同意即意,云何所生?异意不同,应无所识。若无所识,云何意生?若有所识,云何识意?唯同与异,二性无成,界云何立?
如果相同,意根就是意识,那意根生出的是什么呢;如果不同,那意识就没有分别之性。如果没有分别之性,怎么说意根生出意识呢?如果两个都有分别之性,那如何区分它们呢?所以,无论同还是不同,二种体性都无法成立,意识的界从何建立呢?
若因法生,世间诸法,不离五尘。汝观色法,及诸声法,香法味法,及与触法,相状分明,以对五根,非意所摄。
如果意识是从法尘生出的,那么,世间诸法,无非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这五尘。你去观察,这五尘各有各的相状,分别对应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这五根,都与意根没有关系。
汝识决定依于法生,今汝谛观,法法何状?若离色空、动静、通塞、合离、生灭,越此诸相,终无所得。
如果说意识是从法尘生出,你仔细观察,法尘是什么相状?如果没有色空、动静、通塞、合离、生灭等相,法尘也是了无可得的。
生则色空诸法等生,灭则色空诸法等灭,所因既无,因生有识,作何形相?相状不有,界云何生?
法尘生起是因为五尘生起,法尘灭去是因为五尘灭去,如此说来,法尘是没有自性的,既然法尘没有自性,因法尘而生的意识,又该怎么表示呢?既然无法表示,意识的界在哪儿呢?
是故当知,意法为缘,生意识界,三处都无,则意与法,及意界三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。
所以,应当知道,意根攀缘法尘生出意识,都没有一定的处所,这三处都是虚妄的,但其本性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既非因缘而生,也非自然而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