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心二义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阿难白佛言:世尊,如佛说言,因地觉心,欲求常住,要与果位名目相应。
阿难对佛说:世尊,就像您说的,修行人于因地发心时,要以不生灭心为因,才能与无上菩提的果位相应。
世尊,如果位中,菩提涅盘,真如佛性,庵摩罗识,空如来藏,大圆镜智,是七种名,称谓虽别,清净圆满,体性坚凝,如金刚王,常住不坏。
世尊,如来果位有七种名称,包括菩提、涅盘、真如、佛性、庵罗摩识、空如来藏、大圆智镜等,尽管它们的名称不同,但它们的理体都是清净圆满的,体性坚固的,就像金刚玉一样,常住不坏。
若此见听,离于明暗、动静、通塞,毕竟无体,犹如念心,离于前尘,本无所有,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,欲获如来七常住果?
如果五根离开了明暗、动静、通塞等尘相,就失去体性,意根离开了前尘,也是了不可得,那为什么还要用这些离尘无体、终究断灭的六根来作为修证的法门,以此获得如来七种常住的果位呢?
世尊,若离明暗,见毕竟空,如无前尘,念自性灭,进退循环,微细推求,本无我心,及我心所,将谁立因求无上觉?
世尊,假如离开了明、暗,见性就失去自体,乃至于,离开了前尘,意念就断灭,那我前前后后仔细推究,觉得根本就没有真实的心体,找不到心的处所,那我以什么于因地发心去求取无上菩提呢?
如来先说湛精圆常,违越诚言,终成戏论,云何如来真实语者?
如来之前说要用湛精圆常的不生灭心来发心,现在看来,这并不是真实的说法,而是戏说,那怎么能说如来说法真实不虚呢?
惟垂大慈,开我蒙悕。
恳请如来大慈大悲,为我开示。
佛告阿难:汝学多闻,未尽诸漏,心中徒知颠倒所因,真倒现前,实未能识。恐汝诚心,犹未信伏,吾今试将,尘俗诸事,当除汝疑。
佛告诉阿难:你虽然博学多闻,但还没有完全消除疑惑,你只是明白了产生颠倒妄想的道理,但真正的颠倒妄想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,你却不认识。恐怕你并没有真正信服我刚才讲的道理,我现在就用世间的事情作比喻,来消除你的疑惑。
即时如来,敕罗侯罗,击钟一声,问阿难言:汝今闻不?
这时候,如来就命令罗侯罗敲一下钟,然后问阿难:你听到了吗?
阿难大众,俱言我闻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答听到了。
钟歇无声,佛又问言,汝今闻不?
过了一会儿钟声停止后,佛又问:你听到了吗?
阿难大众,俱言不闻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答没有听到。
时罗侯罗,又击一声,佛又问言:汝今闻不?
这时,罗侯罗又敲了一下钟,佛又问:你听到没有?
阿难大众,又言俱闻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答听到了。
佛问阿难:汝云何闻,云何不闻?
佛问阿难:你说说看,什么叫听到,什么叫没有听到?
阿难大众,俱白佛言:钟声若击,则我得闻;击久声销,音响双绝,则名无闻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:钟被敲击发出声音,我们就听到;过了一会儿,声音消失了,我们就没有听到。
如来又敕罗侯击钟,问阿难言:汝今声不?
如来又命令罗侯罗敲钟,然后又问阿难:你现在听到有声音吗?
阿难大众,俱言有声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笞有声音。
少选声销,佛又问言:尔今声不?
过了一会儿,声音消失了,佛又问:现在有声音吗?
阿难大众,答言无声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答没有声音。
有顷罗侯,更来撞钟,佛又问言:尔今声不?
过了一会儿,罗侯罗又来敲钟,佛又问:你们现在听到声音没有?
阿难大众,俱言有声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有声音。
佛问阿难:汝云何声,云何无声?
佛间阿难:你说说,什么叫有声?什么叫无声?
阿难大众俱白佛言:钟声若击,则名有声,击久声销,音响双绝,则名无声。
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:钟被敲击就有声音,这就叫有声,敲击停下来后钟声散去,这就叫无声。
佛语阿难及诸大众:汝今云何自语矫乱?
佛对阿难和大众说:你们的回答咋乱了呢?
大众阿难,俱时问佛:我今云何名为矫乱?
大众和阿难立即问到:我们怎么乱了?
佛言:我问汝闻,汝则言闻,又问汝声,汝则言声,唯闻与声,报答无定,如是云何不名矫乱?
佛说:我问你们听到没有,你们回答听到或没有听到,又问你们有没有声音,你们回答有声音或没有声音,你们连声和闻都分不清楚,这不就是乱了吗?
阿难,声销无响,汝说无闻。若实无闻,闻性已灭,同于枯木,钟声更击,汝云何知?
阿难,声音消失了,你说没有听到。如果真的没有听到,也就是说你的闻性已经断灭,如同枯木,那当钟又被敲击时,你怎么知道有声音呢?
知有知无,自是声尘,或无或有,岂彼闻性为汝有无。闻实云无,谁知无者?
你知道有声音或没有声音,那只是声尘时有时无,而不是你的闻性时有时无。如果闻性真的没有了,你怎么知道没有声音呢?
是故阿难,声于闻中,自有生灭,非为汝闻,声生声灭,令汝闻性,为有为无。
所以,阿难,声音有生有灭,但你的闻性,并不会因为声音的生灭而时有时无。
汝尚颠倒,惑声为闻,何怪昏迷,以常为断。终不应言,离诸动静闭塞开通,说闻无性。
你还在颠倒妄想之中,将声音当作闻性,难怪你糊涂,将常住真心当作生灭之心。所以,你不要再说,离开动静、塞通,就没有了闻性。
如重睡人,眠熟床枕,其家有人,于彼睡时,捣练舂米,其人梦中闻舂捣声,别作他物,或为击鼓,或为撞钟,即于梦时,自怪其钟为木石响。于时忽寤,遄知杵音,自告家人,我正梦时,惑此舂音将为鼓响。
就像一个沉睡的人,家里人在他熟睡时杵米,这个人在梦中把杵米的声音以为是击鼓声或敲钟声,甚至在梦中还感到奇怪,怎么击鼓声或者敲钟声听上去像木石撞击的声音呢。这个人醒来时,才明白这是杵米的声音。于是,他告诉家人:我在睡梦中把杵米的声音当成了敲钟鼓的声音。
阿难,是人梦中,岂忆静摇开闭通塞?其形虽寐,闻性不昏。纵汝形销,命光迁谢,此性云何为汝销灭?
阿难,这个人在梦中难道会区分动静、通塞吗?其实,这个人虽然在沉睡,但闻性并没有昏睡。就算你的身体消亡了,六根谢落了,但闻性依然存在,不会跟着身体而消亡。
以诸众生,从无始来,循诸色声,逐念流转,曾不开悟,性净妙常,不循所常,逐诸生灭,由是生生,杂染流转。
众生从无始以来,便追逐外在的色尘、声尘,追随妄心流转,而没有领悟到,自性本是清净妙常的,他们不是守住清净妙常的自性,反而去追逐有生有灭的根尘,由此生生死死在轮回之中。
若弃生灭,守于真常,常光现前,根尘识心,应时销落。
如果离弃有生有灭的根尘,守住清净妙常的自性,那自性的光明就会显现,根、尘、识心就会顿时脱落。
想相为尘,识情为垢,二俱远离,则汝法眼,应时清明,云何不成无上知觉?
只要有相,那就是清净之心沾上了尘;只要有情,那就是清净之心染上了垢。如果远离尘、垢,法眼就恢复清净,怎么可能不成就无上菩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