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五(9)圆通本根

圆通本根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乌刍瑟摩,于如来前,合掌顶礼佛之双足,而白佛言:我常先忆久远劫前,性多贪欲,有佛出世,名曰空王,说多婬人,成猛火聚。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煖气,神光内凝,化多婬心成智慧火,从是诸佛皆呼召我,名为火头。我以火光三昧力故,成阿罗汉,心发大愿,诸佛成道,我为力士,亲伏魔怨。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,身心煖触,无碍流通,诸漏既销,生大宝焰,登无上觉,斯为第一。
乌刍瑟摩站在如来座前,顶礼佛足,对佛说:我常常回忆起在久远劫前,我有强烈的淫欲,后来有佛出世,名叫空王佛,他告诉我,如果淫心过重,就像猛火焚身一样痛苦。他教我观想人体百骸四肢的种种冷、暖之气,观想的过程中,我神光内敛,将淫欲之火化为智慧之火,从此,诸佛称我为火头金刚。我以火光三昧的威力成就了阿罗汉果,并发下大誓愿,为了诸佛成就菩提道,我愿为金刚大力士,亲自降妖伏魔。所以,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,以我的修证经验,最好从火大契入,观想身心的冷暖,逐渐达到冷暖交融,无碍流通,烦恼消尽,生出智慧火焰,成就无上菩提。

持地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念往昔,普光如来出现于世,我为比丘,常于一切要路津口,田地险隘,有不如法,妨损车马,我皆平填,或作桥梁,或负沙土,如是勤苦,经无量佛出现于世。或有众生于闤闠处,要人擎物,我先为擎,至其所诣,放物即行,不取其直。毗舍浮佛现在世时,世多饥荒,我为负人,无问远近,唯取一钱。或有车牛被于泥溺,我有神力,为其推轮,拔其苦恼。时国大王延佛设斋,我于尔时平地待佛,毗舍如来,摩顶谓我,当平心地,则世界地一切皆平。我即心开,见身微尘,与造世界所有微尘,等无差别,微尘自性,不相触摩,乃至刀兵,亦无所触。我于法性,悟无生忍,成阿罗汉。回心今入菩萨位中,闻诸如来,宣妙莲华,佛知见地,我先证明,而为上首。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,身界二尘,等无差别,本如来藏,虚妄发尘,尘销智圆,成无上道,斯为第一。
持地菩萨从座位上站起,顶礼佛足,对佛说:我想起从前普光如来出现于世,那时我是一个比丘,经常在路口、田头和河渡,看到有不平的地方,有可能妨碍车马通行的,我就把它修整,或者架设桥梁,或者从别的地方背土填平,就这样不辞辛劳,历经了无数佛的出世。有时候,在人多的地方,有的人力气小背不动东西,我就去帮他们背东西,送到目的地后,我放下东西就走,从不要别人的报酬。毗舍浮佛出世时,饥荒遍地,人们流离失所,我就去帮别人搬东西,无论多远,我只收一文钱。要是有牛或车陷入泥泞,我就用神力去推,使它脱离困境。有一天,国王设斋宴请佛,我就平整道路,迎接佛的光临。毗舍如来为我摩顶,并告诉我,只要心地是平的,则世界就是平的。听了如来的开示,我一下子就开悟了,明白了一个道理,人体的微尘与世界的微尘,其本性并无差别,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所谓抵触妨碍,只是妄觉,即便是锋利的刀兵,也是如此。我从法性上,证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,成就阿罗汉果。而后,我又回小向大,转修大乘菩萨位,聆听如来宣说妙莲华法,佛的知见,我最先得以证明,被尊为上首。所以,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,以我的修证经验,最好从地大契入,仔细观察自身与世界的微尘本无差别,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显的妄相,妄尘消尽则智慧圆满,成就无上菩提。

月光童子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为水天,教诸菩萨修习水观,入三摩地。观于身中,水性无夺,初从涕唾,如是穷尽,津液精血,大小便利,身中旋复,水性一同。见水身中,与世界外浮幢王刹,诸香水海,等无差别。我于是时,初成此观,但见其水,未得无身。当为比丘,室中安禅,我有弟子,闚窗观室,唯见清水,遍在室中,了无所见,童稚无知,取一瓦砾,投于水内,激水作声,顾盼而去。我出定后,顿觉心痛,如舍利弗,遭违害鬼。我自思惟,今我已得阿罗汉道,久离病缘,云何今日忽生心痛,将无退失?尔时童子,捷来我前,说如上事。我则告言,汝更见水,可即开门,入此水中,除去瓦砾,童子奉教。后入定时,还复见水,瓦砾宛然,开门除出。我后出定,身质如初。逢无量佛,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,方得亡身,与十方界诸香水海,性合真空,无二无别。今于如来,得童真名,预菩萨会。佛问圆通,我以水性,一味流通,得无生忍,圆满菩提,斯为第一。
月光童子从座位上站起,顶礼佛足,对佛说:我想起在无数劫前,有佛出世,名为水天佛,教各位菩萨通过观想水而入三摩地。我观察身中的各种水相,从鼻涕唾沬,一直到津液精血和大小便等,它们在身体内旋转往复,其水性并没有什么差别。再观察身内的水性,与世界的浮幢玉刹、诸香水海的水性,也没有什么差别。那时,我修水观的成就还浅,只是悟到身内身外的水性没有差别,但没有证得无身。那时,我是一个比丘,有一天在坐禅,有一个弟子隔窗窥视,只见满室清水漫漫,不见其它,这个弟子年幼无知,将一块瓦砾投于水中,然后就离去了。我出定后,顿时感觉心疼,就像当初舍利弗遭遇违害鬼一样。当时我想,我已证得阿罗汉果,远离病缘,今天怎么会心疼呢?难道是我退步了吗?这时,弟子前来告诉我刚才的事。我告诉他,如再次看到满室清水,就开门进来,把水中的瓦砾捡走,弟子答应了。我又入定,弟子又看到满室清水,瓦砾还在,就进来捡走了。我出定后,感觉身体安然如初。历经无量佛出世,直至山海自在通王如来出世,我才真正消除了身见,身体内外都是真如法性,没有差别。如来称我为童真,列菩萨位中。所以,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,以我的修证经验,最好从水大契入,观想水性,本是真空,流通无碍,由此证得无生忍,成就圆满菩提。

琉璃光法王子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经恒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声,开示菩萨,本觉妙明,观此世界,及众生身,皆是妄缘风力所转。我于尔时,观界安立,观世动时,观身动止,观心动念,诸动无二,等无差别。我时觉了,此群动性,来无所从,去无所至,十方微尘,颠倒众生,同一虚妄。如是乃至,三千大千一世界内,所有众生,如一器中,贮百蚊蚋,啾啾乱鸣,于分寸中,鼓发狂闹。逢佛未几,得无生忍,尔时心开,乃见东方不动佛国,为法王子,事十方佛,身心发光,洞彻无碍。佛问圆通,我以观察,风力无依,悟菩提心,入三摩地,合十方佛,传一妙心,斯为第一。
琉璃光法王子从座位上站起,顶礼佛足,对佛说:我想起无数劫前,有佛出世,名为无量声佛,他向菩萨们开示“本觉妙明”的道理,而这个娑婆世界和众生的色身,都是被虚妄的风力所转。那时,我就观察,世界的动,身的动,心的动,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。我那时悟到,这些种种动,都是无所来,也无所去,十方世界如微尘多的颠倒众生,都陷入虚妄而不自知。以至于,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,都像是盛在一个容器里的蚊虫,在分寸小的容器里吵吵闹闹。我遇到无量声佛后没有多久,我就证得无生法忍,心性大开,亲眼见到东方不动佛国,我作为法王子,侍奉十方如来佛,身心俱显智慧光明,透彻无碍。所以,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,以我的修证经验,最好从风大契入,观察风力是无所依持的,无所来,也无所去,从而证得菩提,入三摩地,与十方如来相应,获显妙明真心。

虚空藏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与如来,定光佛所,得无边身。尔时,手执四大宝珠,照明十方微尘佛刹,化成虚空。又于自心,现大圆镜,内放十种微妙宝光,流灌十方,尽虚空际。诸幢王刹,来入镜内,涉入我身,身同虚空,不相妨碍。身能善入,微尘国土,广行佛事,得大随顺。此大神力,由我谛观,四大无依,妄想生灭,虚空无二,佛国本同。于同发明,得无生忍。佛问圆通,我以观察,虚空无边,入三摩地,妙力圆明,斯为第一。
虚空藏菩萨从座位上站起,顶礼佛足,对佛说:我与如来承蒙定光佛的教诲,修得了无边法身。那时,我手执四大宝珠,观照十方微尘般的佛刹,都现出空寂的本性。又观照自性,其智慧圆满,如大圆镜,放出十种微妙宝光,流灌十方世界,充盈无尽虚空。诸佛刹皆摄入大圆镜内,也涉入我的法身,就像虚空一样,与诸佛刹融为一体。可以自在出入如微尘般的佛土,弘法利生,处处随顺无碍。我之所以获得大神力,是因为我仔细观察地、水、火、风等四大,它们并没有真实的所依,一切都是妄想,有生有灭,与虚空的体性无二,佛国也是如此。由于认识到这一点,我证得无生忍。所以,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,以我的修证经验,最好从空大契入,观察到虚空无边无际,入三摩地,获得不可思议的定力。

弥勒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,经微尘劫,有佛出世,名日月灯明,我从彼佛而得出家,心重世名,好游族姓。尔时世尊,教我修习,唯心识定,入三摩地。历劫已来,以此三昧,事恒沙佛,求世名心,歇灭无有。至然灯佛出现于世,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,乃至尽空如来国土,净秽有无,皆是我心,变化所现。世尊,我了如是唯心识故,识性流出,无量如来,今得授记,次补佛处。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十方唯识,识心圆明,入圆成实,远离依他,及遍计执,得无生忍,斯为第一。
弥勒菩萨从座位上站起,顶礼佛足,对佛说:我回忆过去无数劫前,有佛出世,称日月灯明佛,我跟佛出家,但我的心还在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,喜欢攀附高贵种姓。后来,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,入三摩地。又经历了无数劫,我以此三昧之心,追随和侍奉无数诸佛,再也没有追求世间功名的念头了。到了燃灯佛出现于世,我成就无上妙圆识心三昧,终于明白了,无边无际的佛土,无论净秽,都是识心所现。世尊,由于我明白了唯心识的道理,一切诸佛都是从识性流出,因此现在我得到佛的授记,将接任下一佛位。所以,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,以我的修证经验,最好从识大契入,观察十方世界唯心所现,当识心逐渐圆明,入圆成实性,远离依他起性和遍计执性,得无生忍。

大势至法王子,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,我忆往昔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光,十二如来,相继一劫,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,彼佛教我,念佛三昧。譬如有人,一专为忆,一人专忘,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。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,如是乃至,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乖异。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,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?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去佛不远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,此则名曰,香光庄严。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,入无生忍。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,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
大势至法王子和同道的五十二个位菩萨从座位上站起,顶礼佛足,对佛说:我回忆过去无数劫时,有佛出现于世,称无量光佛,此后一劫中,先后有十二位如来出世,其中,最后一尊佛叫超日月光佛,他教我念佛三昧法门。假如一个人强烈地思念另一个人,但那个人却不思念他,这两个人,即便相逢,也相当于没有相逢,即便相见,也相当于没有相见。但如果两人互相忆想,忆念深切,就能在生生世世中,如影随形,而不分离。十方如来怜悯众生,就像母亲忆念孩子一样,但如果孩子却不忆念母亲,母亲的忆念又有什么用呢?如果孩子能忆念母亲,就像母亲忆念孩子那样深切,那么,母亲与孩子就能生生世世不分离。如果众生对佛心生忆念,忆念至诚至切,那么现在或者将来,佛一定会现前。只要你始终念着佛,即使没有什么方便法门,也能心性大开。这就像染香的工匠,身上必定有香气,这称为香光庄严。我之所以成就菩萨位,就是以念佛的心,证入无生忍。现在,我在娑婆世界,引导念佛的众生归于净土。所以,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,我认为不必选择,就是收摄全部六根,不攀外缘,一心念佛,净念不断,就能入三摩地,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法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