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根圆通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尔时,观世音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世尊,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,于时有佛出现于世,名观世音。我于彼佛,发菩提心,彼佛教我,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。
这时,观世音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,顶礼佛足,对佛说:世尊,我回想起过去无数劫前,当时有一位佛出现于世,名观世音。我在观世音佛前发菩提心,佛就教导我,要从闻性下手,逐步修证,入三摩地。
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。
最初,当耳根接触到声尘时,要观照耳根的闻性,渐渐会发现,所谓的(耳)入,其实是不可得的,这样,有所(闻)的妄觉就失去了。
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
观照到一定功夫,有所(闻)和(耳)入的妄觉彻底寂灭后,对动相和静相都不生执取之心。
如是渐增,闻所闻尽。
这样不断地观照,定力越来越强,就能从能闻(根)与所闻(尘)的对立中解脱出来。
尽闻不住,觉所觉空。
破除了根尘的对立后,继续用功观照,就会发现,能觉和所觉也都是空。
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。
继续观照,空性渐渐圆满,到了极致,就无所谓空或不空了,空性灭尽。
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
到了最后,生灭的对立也消除了,妄念彻底寂灭。
忽然超越,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。
修到这个程度,就会彻底超脱世间或出世间的种种生灭或不生灭,一切都归于自性,十方世界圆明无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