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种清净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阿难,又复世界六道众生,其心不偷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
阿难,如果六道众生能做到内心不再生起偷盗之心,就不会再有生死相续。
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,偷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
你修三昧,原本是为了出离尘劳,但如果偷心不除,就不可能出离。
纵有多智,禅定现前,如不断偷,必落邪道,上品精灵,中品妖魅,下品邪人。诸魅所著,彼等群邪亦有徒众,各各自谓成无上道。
就算你有很多的智慧,也修习了很深的禅定功夫,但如果不断除偷心,必定会堕入邪道,其中,上品者成为精灵,中品者成为妖魅,下品者成为邪人。这些妖邪又各有徒众,并且都以为自己修成无上道。
我灭度后,末法之中,多此妖邪,炽盛世间,潜匿奸欺,称善知识,各自谓已得上人法,诱惑无识,恐令失心,所过之处,其家耗散。
在我灭度后的末法时期,这样的妖邪在世间很多,他们会用种种欺诈手段,自称为善知识,妄言自己得了上人法,以此迷惑那些无知的众生,使他们迷失本性,妖邪所经之处,那里的家庭就会耗尽家财。
我教比丘,循方乞食,令其舍贪,成菩提道。
我教导比丘们就地乞食,就是为了让他们舍弃贪欲,走上菩提正道。
诸比丘等,不自熟食,寄于残生,旅泊三界,示一往还,去已无返。
这些比丘们,自己不储存和烹煮食物,只将自己残余的生命,暂居在三界,此生既尽,再无来生。
云何贼人,假我衣服,裨贩如来,造种种业,皆言佛法,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,由是疑误无量众生,堕无间狱。
怎奈有些贼人,穿着比丘的袈裟,以佛法的名义做买卖,造下种种恶业,他们虽然嘴上说着佛法,却诽谤受具足戒的比丘属于小乘,由此迷误了无量的众生对佛法产生疑惑和误会,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。
若我灭后,其有比丘发心,决定修三摩提,能于如来形像之前,身然一灯,烧一指节,及于身上爇一香炷,我说是人无始宿债,一时酬毕,长揖世间,永脱诸漏。虽未即明无上觉路,是人于法已决定心。
在我灭度后,如果有比丘发心要修三摩地,他能够在如来的像前,把身体当作一盏灯点燃,或点燃一个指节,或者在身上点燃一柱香,用来供养诸佛,那么,这个人无始以来的偷盗罪业就会一下子了结,以后永远出离世间,永远脱离种种烦恼。这个人虽然可能还没有明白无上菩提道,但对正法已经生起坚定的信心,不会再退转了。
若不为此舍身微因,纵成无为,必还生人,酬其宿债,如我马麦正等无异。
如果不舍得以身供养,就算修成无为的境界,但由于偷盗的罪业还没有完全消除,一定还会再生人间,来还其宿债,这就像我因宿世的罪业,三个月只能食马麦一样。
汝教世人,修三摩地,后断偷盗,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。
你要教导世人,想要修三摩地,除了要断除淫心和杀心外,还要断除偷心,这就是诸佛世尊的第三决定清净明诲。
是故阿难,若不断偷,修禅定者,譬如有人,水灌漏卮,欲求其满,纵经尘劫,终无平复。
所以,阿难,如果不断除偷心,而去修禅定者,就像有人用水去灌有漏洞的桶,却希望灌满,即使历经无数劫,也是不可能的。
若诸比丘,衣砵之余,分寸不畜,乞食余分,施饿众生;于大集会,合掌礼众,有人捶詈,同于称赞;必使身心,二俱捐舍,身肉骨血,与众生共;不将如来不了义说,回为己解,以误初学。佛印是人,得真三昧。
如果有比丘,除了自己的衣钵之外,不蓄一点财物,行乞来的食物如果有多余,也布施给饥饿的众生;在大庭广众之下,以恭敬心合掌礼众,就算有人侮骂,也当作赞美之词;将身心都捐舍出去,乃至于身肉骨血,都与众生共有;也不将如来所说的不了义,按自己的理解去歪说,去误导初学佛法的人。佛授印这样的比丘,将来能得真正的三昧。
如我所说,名为佛说;不如此说,即波旬说。
像我这样说的,才叫佛说;如果不像我这样说的,那就叫波旬说,是邪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