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九(3)色与无色

色与无色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阿难,从是有顶色边际中,其间复有二种歧路。
另外,阿难,从色究竟天向上,又有两条不同的路。

若于舍心,发明智慧,慧光圆通,便出尘界,成阿罗汉,入菩萨乘。如是一类,名为回心大阿罗汉。
如果在舍心中,发明无漏智慧,慧光圆通,就会出离尘界,成就阿罗汉果,入菩萨乘,这一类人叫做回心大阿罗汉。

若在舍心,舍厌成就,觉身为碍,销碍入空,如是一类,名为空处。
如果在舍心中,产生厌离心,觉得自己的色身是障碍,希望色身归于虚空,这一类人叫做空处。

诸碍既销,无碍无灭,其中唯留,阿赖耶识,全于末那,半分微细,如是一类,名为识处。
消除了微细色身的障碍后,连虚空也不执取,六识俱无,只是依阿赖耶识,还保留着半分微细的末那识,这一类人叫做识处。

空色既亡,识心都灭,十方寂然,回无攸往,如是一类,名无所有处。
当色身和虚空都消亡了,甚至半分末那识也灭了,只有阿赖耶识,十方世界,寂然不动,心无所住,这一类人叫做无所有处。

识性不动,以灭穷研,于无尽中,发宣尽性,如存不存,若尽非尽,如是一类,名为非想非非想处。
识性寂然不动,穷究的心也灭了,在无所尽中又有所尽,似尽非尽,这一类人叫做非想非非想处。

此等穷空,不尽空理,从不还天,圣道穷者,如是一类,名不回心钝阿罗汉。
这些人断灭了色身和虚空,也断灭了识心,但还是没有穷究到真正的空理,从五不还天走到四空处,这一类人叫做不回心钝阿罗汉。

若从无想,诸外道天,穷空不归,迷漏无闻,便入轮转。
如果从上述各种无想外道天,继续穷究舍心而不知回归大乘,痴迷在有漏的四空天,认为这就是究竟涅槃,这样的人还会重入轮回。

阿难,是诸天上,各各天人,则是凡夫,业果酬答,答尽入轮。
阿难,上述诸天的天人,都是因过去的善业而受的酬答,酬答结束后,除五不还天的圣人之外,他们仍然要进入轮回之中。

彼之天王,即是菩萨,游三摩提,渐次增进,回向圣伦所修行路。
至于诸天的天王,是大乘菩萨在游历三界,修证三摩地,渐次增长定和慧,发的是菩提心,证的是圣人果。

阿难,是四空天,身心灭尽,定性现前,无业果色,从此逮终,名无色界。
阿难,四空天的人,身心都已灭尽,识性不动,没有业果所现之色,色身到这里彻底消失了,这叫无色界。

此皆不了妙觉明心,积妄发生,妄有三界,中间妄随,七趣沈溺,补特伽罗,各从其类。
上述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都是因为没有明白妙觉明心,累劫的妄习造业而感招出来的,随各自的业果在七趣中轮回,有情众生种什么因,就结什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