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阴十魔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阿难当知,汝坐道场,销落诸念,其念若尽,则诸离念,一切精明,动静不移,忆忘如一,当住此处,入三摩提。
阿难,你应当知道,在修三摩地时,要让妄念一落即销,当妄念销尽,离念的根性开始显发精明,无论是动还是静,是忆还是忘,根性都不会被尘所转,你就安住在这种状态,而入三摩提。
如明目人,处大幽暗,精性妙净,心未发光,此则名为色阴区宇。
但此时,就像一个睁着眼的人,仍然处于暗室之中,虽然根性是妙明清净的,但其精明还没有完全显发,似乎被遮蔽一样,这就是色阴境地。
若目明朗,十方洞开,无复幽黯,名色阴尽,是人则能超越劫浊。
如果精明彻底显发,十方世界就洞然开朗,不再幽暗不明,这就叫色阴尽,就能超越劫浊的障碍。
观其所由,坚固妄想,以为其本。
你们之所以被色阴障碍,是因为把坚固的妄想以为是本来就有的。
阿难,当在此中,精研妙明,四大不织,少选之间,身能出碍。
阿难,在精明显发的禅定中,谛观心性的妙明,渐渐地,四大假合的色身不那么牢固了,突然,那一念精明冲出色身的羁绊。
此名精明流溢前境,斯但功用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这种境界是因为精明溢出身外,是暂时的功用,并非成就圣道了。你不认为这境界是圣道,这境界就是善境界;否则,将被群邪所乘。
阿难,复以此心,精研妙明,其身内彻,是人忽然,于其身内,拾出蛲蛔,身相宛然,亦无伤毁。
阿难,继续谛观心性的妙明,渐渐地,身体内变得透彻,忽然,这人就能从体内掏出蛲虫、蛔虫,但身体依然完好无损。
此名精明流溢形体,斯但精行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这种境界是因为精明流进体内,是暂时的功用,并非成就圣道了。你不认为这境界是圣道,这境界就是善境界;否则,将被群邪所乘。
又以此心,内外精研,其时魂魄意志精神,除执受身,余皆涉入,互为宾主,忽于空中,闻说法声,或闻十方,同敷密义。
继续谛观心性的妙明,精明外溢和内流交互,渐渐地,除了色身,魂魄、意志、精神等六气相互涉入,互为宾主,有一天忽然从虚空中听到说法的声音,或者听到十方诸佛同时开演秘密法义。
此名精魄递相离合,成就善种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这种境界是因为精魄六气相互离合,与过去的善种相应,并非成就圣道了。你不认为这境界是圣道,这境界就是善境界;否则,将被群邪所乘。
又以此心,澄露皎彻,内光发明,十方遍作阎浮檀色,一切种类,化为如来,于时忽见,毗卢遮那,踞天光台,千佛围绕,百亿国土,及与莲华,俱时出现。
继续谛观心性的妙明,渐渐地,变得澄彻和皎洁,自心的光明开始显发,十方世界呈阎浮檀色,一切有情都化为如来,有一天忽然看到毗卢遮那佛高坐天空的光台上,千佛围绕,无数的国土和莲花同时呈现于前。
此名心魂灵悟所染,心光研明,照诸世界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这种境界是因为心魄被过去的灵悟习气所染,心光显发,照亮诸世界,是暂时的功用,并非成就圣道了。你不认为这境界是圣道,这境界就是善境界;否则,将被群邪所乘。
又以此心,精研妙明,观察不停,抑按降伏,制止超越,于时忽然,十方虚空,成七宝色,或百宝色,同时遍满,不相留碍,青黄赤白,各各纯现。
继续谛观心性的妙明,时时刻刻都在用功,试图压制和降伏种种妄念,有一天忽然见到十方虚空,成七宝色,或百宝色同时遍满虚空,彼此无碍,青、黄、赤、白,各各分明。
此名抑按功力逾分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这种境界是因为过于用功压制妄念,是暂时的功用,并非成就圣道了。你不认为这境界是圣道,那么这境界就是善境界;否则,将被群邪所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