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净慧菩萨品
唐 佛陀多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善男子,圆觉自性,非性性有,循诸性起,无取无证,于实相中,实无菩萨,及诸众生。
善男子,圆觉自性是清净的,离于任何轮回差别性,但因不同的缘起而现差别相,相虽有别,性则如如不动,无所谓取,也无所谓证,实相中无菩萨与众生的差别。
何以故?菩萨众生皆是幻化,幻化灭故,无取证者。譬如眼根,不自见眼,性自平等,无平等者。
为什么呢?因为菩萨和众生都是幻相,如果幻相灭尽,也就没有了取证者。就像眼根,其光普照,它并不区别眼(自己)和物,这是因为,自性是彻底平等的,其中并无平等的主体。
众生迷倒,未能除灭一切幻化,于灭未灭,妄功用中,便显差别。若得如来寂灭随顺,实无寂灭及寂灭者。
众生因为无明而迷惑颠倒,还不能彻底灭尽一切幻化,在彻底灭尽之前,其实还是在幻境中下功夫,于是便显出种种差别。如果能证到如来寂灭而又随顺的境界,那就无所谓寂灭,也无所谓寂灭者。
善男子,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,由妄想我,及爱我者,曾不自知,念念生灭,故起憎爱,耽著五欲。若遇善友,教令开悟净圆觉性,发明起灭,即知此生,性自劳虑。若复有人,劳虑永断,得法界净,即彼净解,为自障碍,故于圆觉而不自在,此名凡夫随顺觉性。
善男子,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,执着于有“我”以及对“我”的贪爱,却不知道,这些都是念念生灭的妄想导致的憎或爱想,因而沉溺于五欲之中而无法自拔。如果有缘遇到善知识,教导开悟清净圆觉的自性,就会明白,烦恼其实就是妄念起起灭灭的劳虑。但是,如果有人认为,只要永远断灭了劳虑,就能得到法界清净,他对清净的这种见解,其实是解脱的障碍,还没有真正证到圆觉自性的随顺自在,这称为凡夫的随顺觉性境界。
善男子,一切菩萨,见解为碍,虽断解碍,犹住见觉,觉碍为碍,而不自在,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。
善男子,菩萨认识到,凡夫想要断灭劳虑的见解其实是解脱的障碍,但是,菩萨虽然断了这个解碍,却又陷入有个清净可得的觉碍中,无法证到圆觉自性的随顺自在,这称为未入地菩萨的随顺觉性境界。
善男子,有照有觉,俱名障碍,是故菩萨,常觉不住,照与照者,同时寂灭。譬如有人,自断其首,首巳断故,无能断者。则以碍心,自灭诸碍,碍已断灭,无灭碍者。修多罗教,如标月指,若复见月,了知所标,毕竟非月。一切如来种种言说,开示菩萨,亦复如是,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。
善男子,无论住于照还是觉,都是障碍,所以,菩萨常常于觉中而不住,照与所照同时寂灭。就像有人砍下自己的头,头既然已断,也就没有所谓能断者。以还没有证到圆觉的障碍心来断诸障碍,诸障碍断灭后,也就没有了能断障碍者。佛所说的教义,就像用手指去指示月亮,人们顺着手指的方向看见月亮,就会知道,手指只是用来指示月亮的,而不是月亮本身。一切如来的种种言说,只是用来开示菩萨的,而不是圆满觉性本身,这称为入地菩萨的随顺觉性境界。
善男子,一切障碍,即究竟觉;得念失念,无非解脱;成法破法,皆名涅槃;智慧愚痴,通为般若;菩萨外道,所成就法,同是菩提;无明真如,无异境界;诸戒定慧,及淫怒痴,俱是梵行;众生国土,同一法性;地狱天宫,皆为净土;有性无性,齐成佛道;一切烦恼,毕竟解脱。法界海慧,照了诸相,犹如虚空,此名如来随顺觉性。
善男子,一切障碍,都是究竟觉悟;得念或失念,都是解脱;成就或不成就,都是涅槃;智慧或愚痴,都是般若;菩萨所成法或外道所成法,都是菩提;无明或真如,境界无异;戒定慧或淫怒痴,都是梵行;诸众生国土,都是同一法性;地狱或天宫,都是净土;有无善根,终究成就佛道;一切烦恼,都是究竟解脱。真如法海,映照诸法,犹如虚空,这称为如来随顺觉性境界。
善男子,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,居一切时,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,亦不息灭,住妄想境,不加了知,于无了知,不辩真实。
善男子,只要诸菩萨与末世众生不起妄念分别,也不刻意息灭妄念,对于妄想的境界,不要加以了知,更不必分辨是否真实。
彼诸众生,闻是法门,信解受持,不生惊畏,是则名为随顺觉性。
诸菩萨与末世众生听了我刚才所说的,如果能够信解受持,不生出惊畏之心,这就叫随顺觉性。
善男子,汝等当知,如是众生,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,植众德本,佛说是人,名为成就一切种智。
善男子,你们应当知道,那些能随顺觉性的众生,一定曾经供养过恒河沙数的诸佛及大菩萨,培植了众多的德行和善根,才会有这样的智慧和信心,佛说这种人将成就如来的一切种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