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德自在菩萨品
唐 佛陀多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善男子,无上妙觉,遍诸十方,出生如来与一切法,同体平等,于诸修行,实无有二。
善男子,无上妙觉,遍照十方,如来以及一切法都是妙觉所现,就其体性而言,都是平等的,种种修行法门,其实是无二分别的。
方便随顺,其数无量,圆摄所归。循性差别,当有三种。
只不过随顺众生的根器,才有不同的方便法门,其数是无量的,但都归于圆满的觉性。这些法门,按照众生的习性,分为三种。
善男子,若诸菩萨,悟净圆觉,以净觉心,取静为行,由澄诸念,觉识烦动,静慧发生,身心客尘,从此永灭,便能内发寂静轻安。
善男子,如果诸菩萨悟到清净圆觉是本自具足的自性,执此清净圆觉,心不随境转,妄念渐渐澄清,就能够觉察到识心的烦动,这样修行下去,由静生慧,就会明白,原来身心不过是客尘,是虚幻的,看破了虚幻的身心,就能安住于寂静轻安之中。
由寂静故,十方世界,诸如来心,于中显现,如镜中像。
当寂静到极致,就与十方世界诸如来之心一样,如同明镜,一尘不染,了无所住。
此方便者,名奢摩他。
这种方便法门,称为奢摩他。
善男子,若诸菩萨,悟净圆觉,以净觉心,知觉心性,及与根尘,皆因幻化,即起诸幻,以除幻者,变化诸幻,而开幻众。
善男子,如果诸菩萨悟到清净圆觉是本自具足的自性,执此清净圆觉,观照心性以及根尘,这些不过是幻相,但诸菩萨假借如幻的修行,以期以幻灭幻,并以种种方便法门度化迷于幻境的众生。
由起幻故,便能内发大悲轻安,一切菩萨,从此起行,渐次增进。
由于诸菩萨的发心是以幻灭幻,就能安住于大悲轻安之中,一切菩萨刚开始都是这样发心的,以后逐渐增进。
彼观幻者,非同幻故,非同幻观,皆是幻故。幻相永离,是诸菩萨,所圆妙行,如土长苗。
那个能观照心性以及根尘如幻的,肯定不同于幻境,但如果认为它离于幻境,那就仍然迷于幻中。要反复观照,一直到彻底远离诸幻,诸菩萨的修行才能圆满,就像大地中长出禾苗,迟早会结果。
此方便者,名三摩提。
这种方便法门,称为三摩提。
善男子,若诸菩萨,悟净圆觉,以净觉心,不取幻化,及诸静相,了知身心,皆为挂碍,无知觉明,不依诸碍,永得超过碍无碍境,受用世界及与身心,相在尘域,如器中锽,声出于外。
善男子,如果诸菩萨悟到清净圆觉是本自具足的自性,执此清净圆觉,既不取幻,也不取静,明白身心都是挂碍,而清净的觉明是超越任何知见(障碍)的,以至于,超越了所有障碍或非障碍,于是,就能自在地受用如幻的世界和身心,表面上,菩萨生活在尘世中,但没有什么能障碍菩萨,就像乐器中的簧片,声音能传到乐器之外。
烦恼涅槃,不相留碍,便能内发寂灭轻安,妙觉随顺寂灭境界,自他身心,所不能及,众生寿命,皆为浮想。
这时,烦恼和涅槃不再相互成为障碍,从而安住于寂灭轻安之中,进入妙觉随顺寂灭境界,这种境界是自(我相)、他(人相)所不能及的,也超越了众生相、寿者相等虚浮妄想。
此方便者,名为禅那。
这种方便法门,称为禅那。
善男子,此三法门,皆是圆觉亲近随顺,十方如来因此成佛,十方菩萨,种种方便,一切同异,皆依如是三种事业。
善男子,以上三种法门,都是修证圆满觉性的随顺方便,十方如来都是这样修行而证佛果的,十方菩萨度化众生的种种方便法门,虽然千差万别,但都是以上述三种法门为基础的。
若得圆证,即成圆觉。
如果三种法门都修证圆满了,也就成就了清净圆觉。
善男子,假使有人,修于圣道,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,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,一刹那顷,随顺修习。
善男子,假使有人精进修行圣道,教化百千万亿众生成就阿罗汉、辟支佛果,但其功德还不如听闻这种圆觉无碍法门,一刹那间,就决定信解受持,随顺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