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诸业障菩萨品
唐 佛陀多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善男子,末世众生不了四相,虽经多劫勤苦修道,但名有为,终不能成一切圣果,是故名为正法末世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如果不能超越上述四相,即便很多劫勤苦修道,但仍然属于有为法,终究不能成就圣果,虽处正法时期,却如同末法时期。
何以故?认一切我为涅槃故,有证有悟名成就故,譬如有人认贼为子,其家财宝终不成就。
为什么呢?因为你把虚妄的“我”(四相)当成涅槃,以为有证有悟就是成就,这就像有人认贼为子,即便财宝再多,终究也守不住。
何以故?有我爱者,亦爱涅槃,伏我爱根,为涅槃相。
为什么呢?只要有对“我”的贪爱,就会也贪爱涅槃,认为只要断除了对“我”的贪爱就是所谓的涅磐,这其实还是妄心分别。
有憎我者,亦憎生死,不知爱者,真生死故,别憎生死,名不解脱。
反过来,如果有了对“我”的憎恨,就会也憎恨生死,却不知道,爱憎才是生死轮回之本,只要有厌离之心,那就还没有真正解脱。
云何当知法不解脱?善男子,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,以己微证为自清净,犹未能尽我相根本。
为什么说有证、有悟、有了、有觉就不能解脱呢?善男子,末世众生修证菩提的,总是以自己微不足道的证悟当作清净,实际上还没有断除我相的根本。
若复有人赞叹彼法,即生欢喜,便欲济度;若复诽谤彼所得者,便生嗔恨。则知我相坚固执持,潜伏藏识,游戏诸根,曾不间断。
如果有人赞叹修行的成就,他就会心生欢喜,便起济度之心;如果有人诋毁修行的成就,他就会心生瞋恚。由此可知,我相是相当顽固的,它潜伏在众生的藏识中,时不时在六根中起现行,从不间断。
善男子,彼修道者不除我相,是故不能入清净觉。
善男子,修行人如果不能首先断除我相,就不能进入清净觉地。
善男子,若知我空,无毁我者。有我说法,我未断故。众生寿命,亦复如是。
善男子,如果知道我相本空,也就没有什么能诋毁“我”的。如果有人认为“我”在说法,这其实是还没有断除对“我”的贪爱。至于人相、众生相、寿命相,道理也是这样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说病为法,是故名为可怜愍者,虽勤精进,增益诸病,是故不能入清净觉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陷入这四种颠倒妄想的病相,却以为是在修行,所以这些人真可怜啊,他们虽然勤苦精进,但只不过是增加病态而已,因此,这些人始终无法进入清净觉地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不了四相,以如来解及所行处,为自修行,终不成就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如果不断除四相,即使完全按照佛的知见和法行去修行,但终究还是无法成就。
或有众生,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,见胜进者,心生嫉妒,由彼众生未断我爱,是故不能入清净觉。
还有一些众生,没有成就却说自己成就了,没有证悟却说自己证悟了,见到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就心生嫉妒,这都是因为这些众生还没有断掉对“我”的贪爱,所以不能入清净觉地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希望成道,无令求悟,唯益多闻,增长我见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希望能够成就佛道,那就不要刻意求取证悟,否则,再多的修行只是有益于多闻,只会增长对“我”的贪爱。
但当精勤,降伏烦恼,起大勇猛,未得令得,未断令断,贪嗔爱慢,谄曲嫉妒,对境不生,彼我恩爱,一切寂灭。佛说是入,渐次成就。
而应当精进勤苦,降伏烦恼,生大勇猛心,未证得的要证得,未断尽的要断尽,让贪瞋爱慢谄曲嫉妒之心不再生起,让彼我、爱恨的分别归于寂灭。佛说这样才算入门了,将来能渐渐成就。
求善知识,不堕邪见。若于所求,别生憎爱,则不能入清净觉海。
断除了对“我”的贪爱,再去寻求善知识的教导,就不会堕于邪见。否则,只要生出憎爱之心,就无法进入清净觉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