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觉菩萨品
唐 佛陀多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善男子,末世众生,将发大心,求善知识,欲修行者,当求一切正知见人,心不住相,不著声闻缘觉境界,虽现尘劳,心恒清净,示有诸过,赞叹梵行,不令众生入不律仪。
善男子,末世众生中,发菩提心、祈求善知识的修行人,应当祈求遇到有正知见的人,这些善知识已经不执着任何尘相,也不住于声闻、缘觉二乘境界,虽然也会示现尘劳烦恼,但心总是清净的,他们示现种种过患,赞叹清净梵行,不让众生去做违反律仪的事情。
求如是人,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如果遇到这样的善知识,就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末世众生见如是人,应当供养不惜身命。
末世众生如果遇到这样的人,应当供养他,不惜自己的身命。
彼善知识,四威仪中,常现清净,乃至示现种种过患,心无骄慢,况复抟财妻子眷属。
这样的善知识在平时的四威仪中,有时会示现清净,有时会示现种种过患,众生不要因此而起骄慢之心,至于善知识拥有财产、妻子、眷属等,这是人之常情,也不要因此对善知识起骄慢之心。
若善男子,于彼善友,不起恶念,即能究竟成就正觉,心华发明,照十万刹。
如果修行人对善知识坚定信心,不因为善知识示现过患而起恶念,就能最终成就正觉,内心的光明就会显发,照彻十方世界。
善男子,彼善知识所证妙法,应离四病,云何四病?
善男子,善知识所证的妙法应当是远离四种病的,哪四种病呢?
一者作病。若复有人,作如是言:“我于本心作种种行,欲求圆觉”,彼圆觉性,非作得故,说名为病。
一是作病。如果有人这样说:“我要发心作种种修行,以此求得圆满觉性”,其实,这是病,圆满觉性非作而得。
二者任病。若复有人,作如是言:“我等今者,不断生死,不求涅槃,涅槃生死,无起灭念,任彼一切随诸法性,欲求圆觉”,彼圆觉性,非任有故,说名为病。
二是任病。如果有人这样说:“我不会刻意地断生死,也不刻意求涅槃,对于涅槃和生死,我不会起分别念,只要顺着诸法本性,就能求取圆满觉性”,其实,这是病,圆满觉性非任而有。
三者止病。若复有人,作如是言:“我今自心永息诸念,得一切性寂然平等,欲求圆觉”,彼圆觉性,非止合故,说名为病。
三是止病。如果有人这样说:“我要永远息灭诸念,证一切法性寂然平等,就能求取圆满觉性”,其实,这是病,圆满觉性非止而合。
四者灭病。若复有人,作如是言:“我今永断一切烦恼,身心毕竟空无所有,何况根尘虚妄境界,一切永寂,欲求圆觉”,彼圆觉性非寂相故,说名为病。
四是灭病。如果有人这样说:“我现在永远断除一切烦恼,证到身心是毕竟空无的,更何况六根、六尘等虚妄境界,一切都归于寂灭,就能求取圆满觉性”,其实,这是病,圆满觉性并非寂灭相。
离四病者,则知清净。作是观者,名为正观;若他观者,名为邪观。
只有远离上述四种病的,才算是清净的善知识。这样去观察善知识,就是正观;否则,就是邪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