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摩诘所说经 方便品第二

方便品第二

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尔时,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,名维摩诘,已曾供养无量诸佛,深殖善本。
那时,毗耶离城中有一长者,名维摩诘,过去世曾经供养无量诸佛,在诸佛教化下,积功累德,善根深厚。

得无生忍,辩才无碍,游戏神通,逮诸总持。
洞察诸法实相,证无生法忍;辩才无碍;能于世间自在游戏;掌握诸多陀罗尼法门,于佛法融会贯通。

获无所畏,降魔劳怨。
获四无畏力,能降伏诸魔和劳怨。

入深法门,善于智度。
对于般若有很深的证悟,善于以智慧来度化众生。

通达方便,大愿成就。
通达无量方便法门,成就了利益有情众生的大愿。

明了众生之所趣,又能分别诸根利钝。
善于观察众生的心行,还能分别众生的根器是利还是钝。

久于佛道,心已纯淑,决定大乘。
很久以前就已悟道,道心坚固,坚定走大乘路线而不退转。

诸有所作,能善思量,住佛威仪,心大如海,诸佛咨嗟,弟子、释、梵、世主所敬。
所有举止行为,先要思量,使其如法。不管行住坐卧,始终保持威仪。他的心量犹如大海,包罗万象。诸佛向他请教,佛弟子、帝释天、梵天、世间帝王等,都尊敬他。

欲度人故,以善方便居毗耶离,资财无量,摄诸贫民。
为了度化众生,以方便力居住在毘耶离城。他资财无量,救济穷人。

奉戒清净,摄诸毁禁,以忍调行,摄诸恚怒,以大精进,摄诸懈怠,一心禅寂,摄诸乱意,以决定慧,摄诸无智。
他严持戒律,以摄服毁坏禁戒之人。他勤修忍辱,调伏心行,以摄服有瞋恚心的众生;他勇猛精进,以摄服懈怠的众生;他安住禅定,一心不乱,以摄服心意散乱的众生;他以决定成佛的智慧,摄服持妄见、邪见的众生。

虽为白衣,奉持沙门清净律行;虽处居家,不着三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;现有眷属,常乐远离;虽服宝饰,而以相好严身;虽复饮食,而以禅悦为味。
虽然是在家的居士,却严持出家沙门的戒律;虽然居住在世俗社会,却能超越三界;虽然有妻子儿女,但平常修的是梵行;虽然有六亲眷属,却并不留恋;虽然身穿珍贵的服饰,却更在意道德成就的相好庄严;虽然也像常人一样吃饭,却更喜欢禅悦为精神食粮。

若至博弈戏处,辄以度人;受诸异道,不毁正信。虽明世典,常乐佛法。
有时也去赌博、游乐场所,但都是为了度化世人;虽然也学会了种种外道,但不会影响对佛法的正信;虽然通晓世间的学问,但更爱佛法。

一切见敬,为供养中最;执持正法,摄诸长幼;一切治生谐偶,虽获俗利,不以喜悦;游诸四衢,饶益众生,入治正法,救护一切。
见到一切众生,都示以恭敬,认为这是最好的供养。有时也参与世间的事务,能公正地对待男女老幼;有时也经营牟利,却不会因此而感到喜悦;有时也外出游玩,但都是为了饶益众生。他也参与当地政务,但都是为了救护一切众生。

入讲论处,导以大乘;入诸学堂,诱开童蒙:入诸淫舍,示欲之过:入诸酒肆,能立其志。
到了讲经说法的地方,总是引导众生入大乘法;到了学校,就以种种方便启蒙学生;有时也去青楼妓院,开示淫欲的罪过。有时也去酒馆,教化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重新树立志向。

若在长者,长者中尊,为说胜法。若在居士,居士中尊,断其贪着。若在剎利,剎利中尊,教以忍辱。若在婆罗门,婆罗门中尊,除其我慢。若在大臣,大臣中尊,教以正法。若在王子,王子中尊,示以忠孝。若在内官,内官中尊,化正宫女。若在庶民,庶民中尊,令兴福力。若在梵天,梵天中尊,诲以胜慧。若在帝释,帝释中尊,示现无常。若在护世,护世中尊,护诸众生。
对于长者,他就示现长者中至尊的形象,说最殊胜的法。对于居士,他就示现居士中至尊的形象,劝他们断除贪欲和执着。对于刹帝利,他就示现刹帝利中至尊的形象,教他们忍辱。对于婆罗门,他就示现婆罗门中至尊的形象,帮他们破除我慢。对于大臣,他就示现大臣中至尊的形象,教育他们秉公办事。对于王子,他就示现王子中至尊的形象,开示忠孝的道理。对于内官,他就示现内官中至尊的形象,使宫女忠贞不二。对于庶民,他就示现庶民中至尊的形象,使他们积德行善,培植福根。对于梵天,他就示现梵天中至尊的形象,教诲殊胜的智慧。对于帝释天,他就示现帝释天中至尊的形象,示现无常。对于护法诸神,他就示现护法诸神中至尊的形象,教导他们护持一切众生。

长者维摩诘,以如是等无量方便,饶益众生。
长者维摩诘,就是这样以种种无量善巧方便来饶益众生。

其以方便,现身有疾。以是疾故,国王大臣,长者居士,婆罗门等,及诸王子,并余官属,无数千人,皆往问疾。
现在,他又示现身患疾病,这也是一种方便。由于维摩诘患病的缘故,国王、大臣、长者、居士、婆罗门,以及诸王子及其官属等几千人,前去探视。

其往者,维摩诘因以身疾,广为说法。
对于前来探视的人,维摩诘就以身体患病为因缘,为他们说法。

诸仁者,是身无常,无强无力无坚,速朽之法,不可信也。
诸位仁者,我们的身体是变化无常的,它不是坚不可摧的,而是转瞬即朽的,不可信赖。

为苦为恼,众病所集。诸仁者,如此身,明智者所不怙。
我们的种种苦恼,种种疾病,皆因这个身体所赐。诸仁者,这样的身体,明智的人是不会过于爱惜的。

是身如聚沫,不可撮摩。是身如泡,不得久立。是身如焰,从渴爱生。是身如芭蕉,中无有坚。是身如幻,从颠倒起。是身如梦,为虚妄见。是身如影,从业缘现。是身如响,属诸因缘。是身如浮云,须臾变灭。是身如电,念念不住。
这身体,如同水面上漂浮的泡沫,是抓不住的。这身体,又像气泡,是不能长久的。这身体,如同炙热的阳光下产生的烈焰,是虚幻不实的,它是因男女爱欲而来的。这身体,如同芭蕉树的干,中间是空的。这身体,如同幻影,是从颠倒妄想产生的。这身体,如同梦境,是虚假的。这身体,只是投影,是过去所造恶业的显现。这身体,如同耳边飘荡的声音,是因缘和合而成的;这身体,如同空中浮云,转瞬即逝;这身体,如同闪电,念念不住。

是身无主,为如地。是身无我,为如火。是身无寿,为如风。是身无人,为如水。是身不实,四大为家。
这身体,没有恒常的主宰,如同大地没有恒常的主宰一样。这身体,并无自性,就像火,因缘和合而成。这身体,并无命根,就像风,漂浮不定。这身体,并无固定形状称之为人,就像水,随缘而变。这身体,其实是不真实的,是地、火、风、水等四大暂居之所。

是身为空,离我我所。是身无知,如草木瓦砾。是身无作,风力所转。是身不净,秽恶充满。是身为虚伪,虽假以澡浴衣食,必归磨灭。是身为灾,百一病恼。是身如丘井,为老所逼。是身无定,为要当死。是身如毒蛇,如怨贼,如空聚,阴界诸入所共合成。
这身体,是空的,既没有一个主宰(我),也不属于我所有。这身体,没有知觉性,如同草木瓦砾。这身体,本身是不能动的,只是风(四大之一)的业力。这身体,是不净的,充满污秽。这身体,是假的,尽管每天都要沐浴更衣,还要饮食,但最终归于磨灭。这身体,汇集诸多灾难,四大失调,便有众多病恼。这身体,如同一口枯井,日渐老朽。这身体,飘忽不定,迟早要死亡。这身体,如同毒蛇,如同怨贼,如同空气形成的旋风,是由五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假合而成的。

诸仁者,此可患厌,当乐佛身。所以者何?佛身者,即法身也,从无量功德智慧生,从戒定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生,从慈悲喜舍生,从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柔和、勤行精进、禅定、解脱、三昧、多闻、智慧诸波罗蜜生,从方便生,从六通生,从三明生,从三十七道品生,从止观生,从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十八不共法生,从断一切不善法、集一切善法生,从真实生,从不放逸生,从如是无量清净法,生如来身。
诸位仁者,这身体,其实是灾患,应厌离此身,而欣求佛身。为什么呢?所谓佛身,就是法身,它不是从爱欲所生,而是从无量功德智慧所生,是从戒定慧、解脱以及解脱知见所生,是从慈悲喜舍所生,是从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解脱、三昧、多闻、智慧等波罗蜜所生,是从种种方便法门所生,是从六种神通所生,是从三明所生,是从三十七道品所生,是从止观所生,是从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所生,是从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所生,是从真实修证所生,是从精进不放逸所生。从一切无量清净法,成就如来法身。

诸仁者,欲得佛身,断一切众生病者,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
诸位仁者,如果你们想要得佛身,了脱一切生死苦恼,应当发无上正等正觉心。

如是,长者维摩诘,为诸问病者如应说法,令无数千人,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
长者维摩诘就是这样为前去探病的众生说法的,使这几千人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