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第一(4)

楞伽经卷第一(4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尔时,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世尊,诸识有几种生住灭?
这时,大慧菩萨再次对佛说:世尊,诸识有几种生住灭呢?

佛告大慧:诸识有二种生住灭,非思量所知。
佛告诉大慧:诸识的生住灭各有二种,(这是极其微细的,) 非思维和推理能知。

诸识有二种生,谓流注生及相生。
诸识的生有二种,就是流注(相续)生及相生。

有二种住,谓流注住及相住。
诸识的住有二种,就是流注(相续)住及相住。

有二种灭,谓流注灭及相灭。
诸识的灭有二种,就是流注(相续)灭及相灭。

大慧,诸识有三种相,谓转相、业相、真相。
大慧,诸识各有三种相(性质,译者注),就是转相,业相,真相。

大慧,略说有三种识,广说有八相。
大慧,诸识(的功用),如果略说有三种,如果广说有八种。

何等为三?谓真识、现识及分别事识。
略说有哪三种呢?就是真识,现识,分别事识。

大慧,譬如明镜,持诸色像,现识处现,亦复如是。
大慧,就像明镜,它能显现诸色像,现识的功用也是如此,能显现一切境界。

大慧,现识及分别事识,此二坏不坏,相展转因。
大慧,现识与分别事识,这两者都是刹那生灭(坏)的,但又相互辗转成因,相续不断(不坏)。

大慧,不思议薰,及不思议变,是现识因。
大慧,真识本不可熏而熏,是为不可思议熏,真识本不可变而变,是为不可思议变,不可思议的熏变,是现识辗转相续的因。

大慧,取种种尘,及无始妄想薰,是分别事识因。
大慧,攀缘种种尘境,又受无始以来的妄想所熏,是分别事识辗转相续的因。

大慧,若覆彼真识,种种不实诸虚妄灭,则一切根识灭,是名相灭。
大慧,如果重返真识本体,现识中种种虚妄分别习气消除,则分别事识也就无法生起,这就是所谓相灭。

大慧,相续灭者,相续所因灭,则相续灭。所从灭,及所缘灭,则相续灭。大慧,所以者何?是其所依故。
大慧,所谓相续(流注,译者注)灭,只要相续所依的因灭了,则相续灭;又因为所依的因灭了,所从的缘也灭了,则相续灭。大慧,为什么呢?因为诸识生灭所依的因缘故。

依者,谓无始妄想薰。
相续(流注,译者注)所依的因,就是无始以来的无明妄想的熏习。

缘者,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。
相续(流注,译者注)所依的缘,就是自心所见种种虚妄境界。

大慧,譬如泥团微尘,非异非不异。金庄严具,亦复如是。
大慧,譬如泥团与微尘,两者非相异,也非不相异。用金子打造的饰品与金子的道理也是一样。

大慧,若泥团微尘异者,非彼所成,而实彼成,是故不异。
大慧,如果说泥团与微尘相异,则泥团不应是由微尘构成的,但实际上泥团就是由微尘构成的,所以说两者不异。

若不异者,则泥团微尘,应无分别。
如果说泥团与微尘不相异,则泥团与微尘应当没有分别。

如是,大慧,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,藏识非因;若不异者,转识灭,藏识亦应灭,而自真相实不灭。
转识(前七识,译者注)、藏识(第八识,译者注)、真相(藏识之体,译者注)也是如此,大慧,如果说这三者是相异的,则藏识应非转识生起之因;如果说这三者是不相异的,当转识灭时,藏识也应灭,但实际上,真相(藏识之体,译者注)是不灭的。

是故大慧,非自真相识灭,但业相灭。若自真相识灭者,藏识则灭。
所以,大慧,并非真相(藏识之体,译者注)灭,只是覆蔽真相的业相灭。如果真相(藏识之体,译者注)灭了,则藏识也应灭。

大慧,藏识灭者,不异外道断见论议。
大慧,如果认为藏识有生有灭,那就落入外道的断见。

大慧,彼诸外道作如是论,谓摄受境界灭,识流注亦灭,若识流注灭者,无始流注应断。
大慧,那些外道的邪见是这样的,认为攀援尘境的转识断灭,则诸识的流注也就灭了。但如果诸识的流注真的断灭的话,那么,无始以来的流注早就断灭了。

大慧,外道说流注生因,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,更有异因。大慧,彼因者,说言,若胜妙,若士夫,若自在,若时,若微尘。
大慧,外道认为,诸识流注生起之因,并非如来所说的眼、识、色、明等四缘集会,而是有别的因。大慧,外道所说的因,包括所谓梵天、神我、自在天、时辰、微尘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