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经卷第一(15)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复次,大慧,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,云何三自性?谓妄想自性、缘起自性、成自性。
(佛说:)还有,大慧,菩萨应了知三自性,哪三自性呢?就是妄想自性(遍计执性,译者注)、缘起自性(依他起性,译者注)、成自性(圆成实性,译者注)。
大慧,妄想自性,从相生。
大慧,妄想自性是从相生的。
大慧白佛言:世尊,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?
大慧对佛说:世尊,为什么说妄想自性是从相而生呢?
佛告大慧:缘起自性事相相,行显现事相相,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,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,谓名相计著相,及事相计著相。
佛告诉大慧:(因妄习所熏,)心向外攀缘,现种种相,进而转生更多妄想,安立种种名相和事相,这就是二种妄想自性,如来应供等正觉者,之所以成就,就是于此谛观。
名相计著相者,谓内外法计著。事相计著相者,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。
所谓名相,内外诸法,本是一心,但因妄习所熏,心境对立而起种种妄想(,例如有无、断常、一异等)。所谓事相,就是执内外诸法实有其自相、共相。
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,若依若缘生,是名缘起。
这就是二种妄想自性,都是在本来无生的自心中缘生缘灭,故名缘起(依他起性,译者注)。
云何成自性?谓离名相事相妄想,圣智所得,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,是名成自性,如来藏心。
什么是成自性呢?就是清净自心本来就离于名相和事相等一切妄想,这种圣智所得和所行的境界,就是成自性,缘起本来无生,妄想本自空寂,这就是如来藏心。
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这时,世尊想要重宣此义,以偈颂说:
名相觉想,自性二相,
正智如如,是则成相。
(五法中的)名、相、妄想,是因三自性中的缘起自性和妄想自性而起,而(五法中的)正智、如如,就是三自性中的圆成实性。
大慧,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,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,汝等诸菩萨摩诃萨,应当修学。
大慧,佛就是这样观察五法、三自性的,自觉圣智的所得和所行境界,你们这些大菩萨,应当修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