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第一(16)

楞伽经卷第一(16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,大慧,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。云何二种无我相?谓人无我及法无我。
(佛说:)还有,大慧,大菩萨还要善于谛观二种无我相,哪二种无我相呢?就是人无我、法无我。

云何人无我?谓离我我所。
什么是人无我呢?就是谛观身心,我及我所俱不可得。

阴界入聚,无知业爱生。眼色等摄受,计著生识,一切诸根,自心现器身藏,自妄想相,施设显示。
先观身,是由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假合而成,而假合是无明惑业所感,贪爱习气所生,离于我及我所。次观心(以眼识为例),眼(根)贪爱取色(尘),进而妄起(眼)识,其他诸识也是如此。其实,一切身根、器世,都是藏识所现的妄想相,其中并无主宰。

如河流,如种子,如灯,如风,如云,刹那展转坏,躁动如猿猴。
又观身心,变化无常,如河流淌逝,如种子腐烂,如灯火闪烁,如风不停留,如云飘忽,刹那间辗转坏灭。又如猿猴,躁动不安,一刻也不停息。

乐不净处如飞蝇。
又观身心,以不净为净,如追逐污秽的飞蝇。

无厌足如风火。
又观身心,以苦为乐,贪爱永无止境,犹如猛火,吞噬一切。

无始虚伪习气因,如汲水轮,生死趣有轮。
又观身心,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,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息,就像被一个汲水轮所牵引(,所谓的我做不得主)。

种种身色,如幻术神咒,机发像起。
而在轮回中的种种身色,就像幻术中的人身,依咒力而能行走,此身哪有我在?

善彼相知,是名人无我智。
如此谛观,则能了知,我及我所,俱不可得,这就是人无我智。

云何法无我智?谓觉阴界入妄想相,自性如。
什么是法无我智呢?就是观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等诸法,俱是妄想,但其自性本如。

阴界入,离我我所,阴界入积聚,因业爱绳缚,辗转相缘生,无动摇。
应如此谛观,阴界入的假合中,我及我所俱不可得,只是被无明业爱所缚,阴界入假合,辗转成相,其中并无动摇、生灭。

诸法亦尔,离自共相。
一切诸法,也是如此,无自相共相可得。

不实妄想相,妄想力,是凡夫生,非圣贤也。心意识,五法,自性离故。
之所以有虚妄不实的妄想相,种种妄想力,是凡夫的境界,而非圣贤的境界。如此谛观,八识(心、意、识等)、五法(名、相、分别等)、三自性,俱是一如,本自无生,这就是法无我智。

大慧,菩萨摩诃萨,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。
大慧,你们这些大菩萨,应当如此谛观一切法无我。

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,不久当得,初地菩萨,无所有观,地相观察,开觉欢喜,次第渐进,超九地相,得法云地,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,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,幻自性境界修习生。
谛观一切法无我的大菩萨,不久当得菩萨初地,住欢喜相,由初地进一步谛观,觉性大开,生大欢喜,由此就能次第渐进,乃至超菩萨九地,入菩萨十地,于法云地境界,现大宝宫殿,如大宝莲花王,无量珍宝严饰。如此殊妙胜相,是大菩萨修如幻三昧所成就。

于彼而坐,同一像类,诸最胜子眷属围绕,从一切佛刹来,佛手灌顶,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,超佛子地,到自觉圣智法趣,当得如来自在法身。见法无我故,是名法无我相。
大菩萨于大宝宫殿而坐,同修的佛子眷属恭敬围绕,来自十方一切刹土的诸佛,都来为其灌顶授记,如同转轮圣王为其太子灌顶授记一样。于是,大菩萨顿超佛子境界,自证自觉圣智法趣,不久当得如来自在法身。以法无我智,而得法无我相。

汝等诸菩萨摩诃萨,应当修学。
你们这些大菩萨,应当如此修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