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第二(1)

楞伽经卷第二(1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尔时,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:世尊,世尊修多罗说,如来藏自性清净,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,如大价宝,垢衣所缠,如来之藏,常住不变,亦复如是,而阴界入,垢衣所缠,贪欲恚痴,不实妄想,尘劳所污,一切诸佛之所演说。
这时,大慧菩萨对佛说:世尊,您说过,如来藏本自清净,具三十二种智慧德相,现于一切众生身中,譬如一个无价之珠宝,被垢衣所缠,如来藏也是如此,众生之身是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的假合,犹如珠宝被垢衣所缠,现出贪、瞋、痴等染污相,但如来藏的清净自性,是常住不变的。一切诸佛都是这样演说的。

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,言有如来藏耶?世尊,外道亦说有常作者,离于求那,周遍不灭。世尊,彼说有我。
世尊,这种说法,与外道所说的神我,有什么不同呢?世尊,外道也说有一个造作一切的神我,离于缘起,自然而有,周遍不灭。世尊,外道所说的神我,与佛说的如来藏,好像没有区别啊。

佛告大慧:我说如来藏,不同外道所说之我。大慧,有时说空、无相、无愿、如实际、法性、法身、涅槃、离自性、不生不灭、本来寂静、自性涅槃,如是等句,说如来藏已,如来应供等正觉,为断愚夫畏无我句,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。
佛对大慧说:我所说的如来藏,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。除了如来藏这个词,我有时候还说空、无相、无愿、如实际、法性、法身、涅槃、离自性、本来寂静、自性涅槃等名句,我用这些名句,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如来藏性,这样来描述如来藏性,愚痴凡夫一听说无我,便生畏惧,认为所谓的我断灭了,针对这个疑惑,如来又说所谓远离一切妄想、无所有的如来藏境界,权当真我。

大慧,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,不应作我见计著。
所以,大慧,未来和现在的菩萨,不要执如来藏为真我。

譬如陶家,于一泥聚,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,作种种器。如来亦复如是,于法无我,离一切妄想相,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,或说如来藏,或说无我。以是因缘故,说如来藏,不同外道所说之我,是名说如来藏。开引计我诸外道故,说如来藏,令离不实我见妄想,入三解脱门境界,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譬如做陶器的陶匠,用一堆泥土以及器具,做成各种陶器。如来说法也是如此,于一切法无我、远离一切妄想的境界中,用种种善巧方便,有时说如来藏,有时说无我。所以,我说的如来藏,与外道所说的神我是不同的,佛说如来藏的深意就是如此,是为了破除外道执着另有一个神我的邪见,使他们远离我见和妄想,入于三解脱门(空、无相、无作,译者注)境界,从而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

是故,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。若不如是,则同外道。是故,大慧,为离外道见故,当依无我如来之藏。
所以,只有如来应供等正觉者才能这样说如来藏之法。如果不这样说,就等同于外道了。大慧,要远离外道的邪见,就应当皈依无我如来藏之法。

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这时,世尊想要重宣此义,以偈颂说:

人相续阴,缘与微尘,
胜自在作,心量妄想。
凡夫以五阴假合(缘)为我,而外道执微尘、胜自在为我,其实,都是心识的妄想分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