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经卷第二(14)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复次,大慧,当说名、句、形身相,善观名、句、形身,菩萨摩诃萨,随入义句形身,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如是觉已,觉一切众生。
还有,大慧,我现在要为你解说名、句、形这三种相。如果菩萨摩诃萨能够谛观名、句、形(假合为言说),就能了达第一义谛,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自觉并觉悟一切众生。
大慧,名身者,谓若依事立名,是名名身。
大慧,所谓名身,就是依能所之事而安立的通用名,称为名身。
句身者,谓句有义身自性,决定究竟,是名句身。
所谓句身,就是具有确定意义的词,(与通用名不同的是,)其义理是确定的,称为句身。
形身者,谓显示名句,是名形身。又形身者,谓长短高下。
所谓形身,就是将名身和句身显示出来的形状,称为形身。形身有长、短、高、低的区别。
又句身者,谓径迹,如象、马、人、兽等所行径迹,得句身名。
句身又有径迹的意思,就像象马人兽的足迹一样,寻迹而得象马人兽义,这就是句身。
大慧,名及形者,谓以名说无色四阴,故说名。自相现,故说形。是名名句形身,说名句形身相分齐,应当修学。
大慧,名与形的关系是这样的,五阴中的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抽象的,故称为名。但受、想、行、识又有区别,故以形显。这就是名、句、形的关系以及差别,你们应当好好领会。
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这时,世尊想要重宣此义,以偈颂说:
名身与句身,及形身差别,凡夫愚计著,如象溺深泥。
名身、句身及形身,并无自性差别,但凡夫愚痴,执着于言说之相,就像大象陷于泥潭,无法自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