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7)

楞伽经卷第二(17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大慧,有二种觉: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。
还有,大慧,(菩萨)有两种觉(即智慧,译者注):一种是观察觉(了悟真谛,译者注),另一种是妄想建立觉(了悟俗谛,才能方便度化众生,译者注)。

大慧,观察觉者,谓若觉性自性相,选择离四句不可得,是名观察觉。
大慧,所谓观察觉,就是如实观照诸法,皆无自性可得,皆离于四句,这就是观察觉。

大慧,彼四句者,谓离一异俱不俱、有无非有非无、常无常,是名四句。大慧,此四句离,是名一切法。大慧,此四句观察一切法,应当修学。
大慧,所谓四句,就是一异俱不俱、有无非有非无、常无常等,这就是四句。大慧,如果能远离这四句(即妄想分别,译者注),就觉悟了一切法的真相。大慧,用这四句来观察一切法,就是妙观察智,菩萨应当修学。

大慧,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?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,宗因相譬喻计著,不实建立而建立,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。
大慧,什么是妄想建立觉呢?就是众生出于妄想分别的习性,对坚、湿、暖、动这四大种性(地水火风,译者注)产生执着,以为是实有的,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用宗(立论)、因(理由)、譬喻来分析,从而强化了对四大种性的执着,这样,基于不真实的妄想而建立的觉,就是所谓的妄想建立觉。

是名二种觉相。
这是菩萨应成就的两种觉(观察觉和妄想建立觉,译者注)。

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,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,方便无所有觉,观察行地,得初地。
菩萨如果成就了这两种觉悟,就能究竟通达人无我、法无我的境界,成就无相观察智,并以此善巧观察智,证入菩萨初地。

入百三昧,得差别三昧,见百佛及百菩萨,知前后际各百劫事,光照百刹土。
渐次入于菩萨诸地,得甚深禅定,亲睹诸佛和诸菩萨说法,能知过去和未来百劫因果,呈现殊胜身相,光明照耀诸佛国净土。

知上上地相,大愿殊胜,神力自在,法云灌顶,当得如来自觉地。
了悟到,更高的菩萨境界,是以殊胜的大愿为基础的,于是,以神通力在诸佛土自在示现,度脱无量众生,最终达到法云地,受佛灌顶,得如来自觉境界。

善系心十无尽句,成熟众生,种种变化,光明庄严,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。
殊胜大愿永无止境(“十无尽句”,参见华严经十地品,译者注),为成就无量众生,随缘示现种种变化,示现无量光明,最终入于自觉圣乐三昧正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