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经卷第二(19)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复次大慧,诸外道有四种涅槃,云何为四?谓性自性非性涅槃、种种相性非性涅槃、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、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,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,非我所说法。
还有,大慧,外道认为有四种涅槃,哪四种呢?就是性自性非性涅槃(以神我为涅槃,译者注)、种种相性非性涅槃(以色究竟天、大自在天或四大为涅槃,译者注)、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(以极微尘为涅槃,译者注)、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(以无想天为涅槃,译者注),这四种涅槃,都是外道的说法,而不是佛说的。
大慧,我所说者,妄想识灭,名为涅槃。
大慧,我所说的涅槃,是妄想分别的意识(第六识,译者注)寂灭,当体就是清净,假名涅槃。
大慧白佛言:世尊,不建立八识耶?
大慧对佛说:世尊,之前不是说有八识吗?
佛言:建立。
佛说:我是说过有八识。
大慧白佛言:若建立者,云何离意识,非七识?
大慧对佛说:既然有八识,那为什么只要意识寂灭就是涅槃,而不涉及七识呢?
佛告大慧:彼因及彼攀缘故,七识不生。
佛告诉大慧:七识以八识为体,又依六识向外攀缘而妄执有我,既然是依他而起,无有自性可得,当体无生。
意识者,境界分段计著生,习气长养藏识。
所谓意识,前五识对五尘分别取境,执为实有,进而妄想分别,这就是意识,妄想熏习,滋养了藏识的无明。
意俱,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,不坏身相。
第六识生起时,第七识一时俱起,它执藏识为我,执六识为我所,虚妄思惟就是这样生起的(,但它无有自体,只要第六识灭,则第七识也灭)。所以,对于涅槃来说,不必刻意毁坏“我”的身相。
藏识因攀缘,自心现境界,计著心聚生,展转相因。譬如海浪,自心现境界风吹,若生若灭,亦如是。是故,意识灭,七识亦灭。
藏识本是清净不动的,但因自心向往攀缘而现种种境界, 种种境界又引发进一步的妄想,意识就是这样生起的,妄想熏习,而成种子,种子又起现行,于是,展转相因,诸识都不得清净。就像大海上的波浪,因风而起浪,但浪与海水并无分别,自心也是如此,因意识而有种种境界,诸识本无自性,所以,只要意识灭,诸识也灭。
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这时,世尊想要重宣此义,以偈颂说:
我不涅槃性,所作及与相,妄想尔焰识,此灭我涅槃。
外道所说的涅槃,认为真有涅槃相可得,真有涅槃境界可入,这不是佛所说的涅槃。只要妄想执着的识心灭尽,当下就是涅槃。
彼因彼攀缘,意趣等成身,与因者是心,为识之所依。
诸识的生起,都是以藏识为因,由于自心向外攀援,而现种种境界,于是,诸识于中生起。也就是说,诸识依藏识而起,本质上没有生灭。
如水大流尽,波浪则不起,如是意识灭,种种识不生。
就像大海,如果风尽,就不会再起波浪。意识也是如此,只要意识妄想心灭,其他诸识也就随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