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一(13)十番显见

十番显见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​

佛告阿难:世间一切诸修学人,现前虽成九次第定,不得漏尽,成阿罗汉,皆由执此生死妄想,误为真实,是故汝今,虽得多闻,不成圣果。
佛告诉阿难:世间的修行之人,虽然有的能修成九次第定,但很少能断灭一切烦恼而成阿罗汉果,这都是因为执着这个妄想之心是真实的,所以,你虽然博学多闻,仍然不能修证到佛的正果。

阿难闻已,重复悲泪,五体投地,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:自我从佛发心出家,恃佛威神,常自思惟,无劳我修,将谓如来惠我三昧。不知身心本不相代,失我本心,虽身出家,心不入道,譬如穷子,舍父逃逝。今日乃知,虽有多闻,若不修行,与不闻等,如人说食,终不能饱。世尊,我等今者,二障所缠,良由不知,寂常心性。惟愿如来,哀愍穷露,发妙明心,开我道眼。
听到这里,阿难又悲泣起来,五体投地,长跪合掌,对佛说:自从我追随佛发心出家以来,依恃佛的威力,常常以为,我不需要苦苦修行,如来会赐我无上正定正觉的智慧。却不知我与佛的身心不可以相互替代,如果遗忘真心,即便身已出家,但心还没入道,就像一个人舍弃最宝贵的父亲而流浪,成为穷人。今天才知道,我虽然博学多闻,但如果不实际修行求证,就跟少闻或不闻是一样的,这就像只听别人说吃饭自己不能饱一样。世尊,像我这样的人被烦恼障和所知障所缠绕,实在不知道寂常不动的心性。祈愿如来垂怜,为我们彻底揭示这妙明之心,打开我们的道眼。

即时如来,从胸卍字,涌出宝光,其光晃昱,有百千色,十方微尘,普佛世界,一时周遍,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,旋至阿难及诸大众。
这时,如来从胸部的卐字中涌出种种宝光,光芒闪耀,呈现出百千种光色,照遍诸佛世界,给十方如来灌顶,然后又回照阿难和诸大众。

告阿难言:吾今为汝,建大法幢,亦令十方一切众生,获妙微密,性净明心,得清净眼。
佛对阿难说:现在我为你建一个宣扬正知见的大法幢,也让十方一切众生明白微妙秘密、本自清净光明的真心,打开你们的清净道眼。

阿难,汝先答我见光明拳,此拳光明,因何所有?云何成拳?汝将谁见?
阿难,先前你说看见了我的光明拳,那么,这个拳是因为什么才能放光明?是怎么成为拳的?你是用什么见到的?

阿难言:由佛全体,阎浮檀金,赩如宝山,清净所生,故有光明。我实眼观,五轮指端,屈握示人,故有拳相。
阿难说:佛的全身犹如阎浮檀金,就像一座宝山,闪耀着光芒,如此妙相,一定是清净的功德所生,拳的光明由此而出。我是用眼睛看到拳的,佛屈起五指,于是就形成拳。

佛告阿难:如来今日,实言告汝,诸有智者,要以譬喻而得开悟。阿难,譬如我拳,若无我手,不成我拳;若无汝眼,不成汝见。以汝眼根,例我拳理,其义均不?
佛对阿难说:告诉你们吧,即使是那些有智慧的人,如来也是要用譬喻而使他们开悟的。阿难,就以我的拳来说吧,如果没有我的手,就不会产生拳;如果没有你的眼睛,你也就不会看到拳。所以,没有眼根就不会形成见,没有手就不会形成拳,这两者的道理是不是一样的?

阿难言:唯然,世尊。既无我眼,不成我见。以我眼根,例如来拳,事义相类。
阿难说:是的,世尊。如果没有眼根,就不能形成我的见。以我的眼根来比如来的手形成拳,道理是类似的。

佛告阿难:汝言相类,是义不然,何以故?
佛告诉阿难:你说道理是类似的,其实这并不对,为什么呢?

如无手人,拳毕竟灭;彼无眼者,非见全无,所以者何?
一个没有手的人,肯定不能形成拳;但是,一个没有眼睛的人,并不是什么都看不到,为什么这么说呢?

汝试于途,询问盲人,汝何所见,彼诸盲人,必来答汝,我今眼前,唯见黑暗,更无他瞩。以是义观,前尘自暗,见何亏损。
你去问路上的盲人能看到什么,盲人会说,眼前只见一片黑暗,而看不到其它东西。从这道理来看,盲人也是能看见的,只不过看见的是色尘中暗的部分,这说明,能见之性本身并没有缺损。

阿难言:诸盲眼前,唯睹黑暗,云何成见?
阿难说:盲人的眼前只是一片黑暗,为什么说他能看见呢?

佛告阿难:诸盲无眼,唯观黑暗,与有眼人,处于暗室,二黑有别,为无有别?
佛告诉阿难:那些盲人没有眼睛,只看到黑暗,这与那些有眼人处在暗室看见黑暗,这两种黑暗有区别吗?

如是,世尊。此暗中人,与彼群盲,二黑校量,曾无有异。
(阿难说:)没有区别,世尊。处在暗室的有眼人与那些盲人所看到的黑暗,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
阿难,若无眼人,全见前黑,忽得眼光,还于前尘见种种色,名眼见者。彼暗中人,全见前黑,忽获灯光,亦于前尘见种种色,应名灯见。
(佛说:)阿难,盲人只看见黑暗,假如他的眼睛忽然复明,就能看到眼前世界,权且叫眼见吧。那些处于暗室的明眼人,看见的也是黑暗,假如忽然有了灯光,他们也看见了眼前世界,按理说,这应该叫灯见。

若灯见者,灯能有见,自不名灯。又则灯观,何关汝事?
如果叫灯见,假如灯真的能见的话,那就不能叫做灯了。再说了,既然是灯见到的,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呢?

是故当知,灯能显色,如是见者,是眼非灯。眼能显色,如是见性,是心非眼。
所以,应当知道,灯能显现色相,但你能看见色相,仍然是眼睛的作用,而不是灯的作用。同理,眼睛能显现色相,而分别、了知的见性,是心的作用,而不是眼睛的作用。

阿难虽复得闻是言,与诸大众,口已默然,心未开悟,犹冀如来,慈音宣示,合掌清心,伫佛悲诲。
阿难虽然再次听到佛这么说,但还是与大家一样没有明白,大家都默默不语,希望如来继续开示。于是,大家都合掌清心,等待佛慈悲的教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