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四(12)初心二义

初心二义
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第二义者,汝等必欲发菩提心,于菩萨乘,生大勇猛,决定弃捐诸有为相,应当审详烦恼根本,此无始来,发业润生,谁作谁受。
“初心二义”的第二义是,你们这些声闻、缘觉二乘要发菩提心,回向菩萨乘,勇猛精进,彻底舍弃不究竟的知见,就要仔细观察烦恼的根本是什么,从无始以来,不断地造业受果,是谁在造业,是谁在受果。

阿难,汝修菩提,若不审观烦恼根本,则不能知,虚妄根尘,何处颠倒。处尚不知,云何降伏,取如来位?
阿难,你要修证无上菩提,如果不能看清烦恼的根本,那你就不能明白,虚妄的根尘到底在何处颠倒。如果不知道虚妄的根尘在何处颠倒,又怎么去降伏它,证得如来果位呢?

阿难,汝观世间,解结之人,不见所结,云何知解?
阿难,你看世间的人,如果要解结,却不知道结在哪儿,那怎么能解开结呢?

不闻虚空,被汝隳裂,何以故?空无形相,无结解故。
但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虚空能被解开的,为什么呢?因为虚空本来就没有相状,无结可解。

则汝现前,眼耳鼻舌,及与身心,六为贼媒,自劫家宝。由此无始,众生世界,生缠缚故,于器世间,不能超越。
但你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,就像窃贼的内应,勾结外贼(外尘),把家里珍宝(本有的觉明)偷走了。所以,从无始以来,你们就被众生世界所缠绕,无法超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