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界七趣
唐中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
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
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 证译
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说是语已,即时阿难,及诸大众,得蒙如来,开示密印,般怛罗义,兼闻此经,了义名目,顿悟禅那,修进圣位,增上妙理,心虑虚凝,断除三界,修心六品,微细烦恼。
等佛说完,阿难以及大众承蒙如来开示秘密心印,并且听闻了这部经的根本义及各种经名,顿时领悟了修习禅那的各个次第和步步增上的妙理,消除了心中的疑虑,断除了见惑以及思惑的部分微细烦恼。
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合掌恭敬而白佛言:大威德世尊,慈音无遮,善开众生微细沈惑,令我今日身心快然,得大饶益。
阿难从座位上站起,顶礼佛足,合掌恭敬地对佛说:大威大德的世尊,您慈悲的法音开示,毫无保留,用善巧方便解开了众生的微细困惑,使我们今天感到身心快乐,得到了大利益。
世尊,若此妙明真净妙心,本来遍圆,如是乃至大地草木,蠕动含灵,本元真如,即是如来成佛真体,佛体真实,云何复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修罗、人、天等道?世尊,此道为复本来自有,为是众生妄习生起?
世尊,如果这妙明真净的心,本来就是周遍法界的,乃至于山河大地、花草树木、蠕动含灵,都是真如本性的显现,都是成佛的真体,既然是真实的佛体,那为什么又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修罗、人、天这六道呢?世尊,这六道是真如本性中本来就有,还是众生的妄习所生呢?
世尊,如宝莲香比丘尼,持菩萨戒,私行淫欲,妄言行淫非杀非偷,无有业报。发是语已,先于女根生大猛火,后于节节猛火烧然,堕无间狱。
世尊,例如宝莲香比丘尼,本来已持菩萨戒,但她私下有淫欲行为,而且还妄言行淫既不是杀生,也不是偷盗,不会有业报的。她这话刚刚说完,她的阴部就生出凶猛的大火,一点一点地将其烧毁,最后堕入无间地狱。
琉璃大王,善星比丘,琉璃为诛瞿昙族姓,善星妄说一切法空,生身陷入阿鼻地狱。
又有琉璃大王和善星比丘这两个人,琉璃大王诛杀了瞿昙族姓,善星比丘妄说一切法空,结果他们生生地堕入阿鼻地狱。
此诸地狱,为有定处?为复自然,彼彼发业,各各私受?惟垂大慈,开发童蒙,令诸一切持戒众生,闻决定义,欢喜顶戴,谨洁无犯。
这些地狱是本来就有,在固定的地方?还是各自的业因感得各自的业报,没有共同的处所?希望佛大慈大悲给我们开示,让我们这些持戒的众生听闻绝对正确的说法,从而对戒律真正欢喜地守持,而不会犯戒。
佛告阿难:快哉此问,令诸众生不入邪见,汝今谛听,当为汝说。
佛告诉阿难:你这问题很好,能够使众生不落入邪见,你现在仔细听,我来为你解说。
阿难,一切众生,实本真净,因彼妄见,有妄习生,因此分开内分外分。
阿难,一切众生,自性本来确实是清净的,但因为有了妄见,生出种种妄习,大致分为内、外两大类。
阿难,内分即是,众生分内,因诸爱染,发起妄情,情积不休,能生爱水。是故众生,心忆珍羞,口中水出;心忆前人,或怜或恨,目中泪盈;贪求财宝,心发爱涎,举体光润;心著行淫,男女二根,自然流液。阿难,诸爱虽别,流结是同,润湿不升,自然从坠,此名内分。
阿难,所谓内分,就是众生顺其天性,因种种爱欲薰染,而产生妄情,妄情不停地累积,就会生出爱水。例如,当众生心中念起美味,口中就会分泌出口水;心中忆起以前的亲人,或怜或恨,眼中就会流泪;当心中贪求财宝,就会分泌出涎液,身体就会光润;当心中想着行淫,男根女根就会流出爱液。阿难,虽然种种贪爱有差别,但导致爱水流出的规律是相同的,即湿润的东西不会自动上升,却能自然下落,这就是内分。
阿难,外分即是,众生分外,因诸渴仰,发明虚想,想积不休,能生胜气。是故众生,心持禁戒,举身轻清;心持咒印,顾盻雄毅;心欲生天,梦想飞举;心存佛国,圣境冥现;事善知识,自轻身命。阿难,诸想虽别,轻举是同,飞动不沈,自然超越,此名外分。
阿难,所谓外分,就是众生逆其天性,因种种渴望仰慕,而产生念想,念想不停地累积,就会生出上升之气。例如,如果能严持戒律,就会感到身心轻安;如果能执持咒印,顾盼之间就显出雄毅;如果希望生于天界,就会在梦中飞升;如果念想佛土,佛土的胜境就会浮现;如果诚心侍奉善知识,就不会在乎自己的身命。阿难,虽然种种想象有差别,但导致轻举飞升的规律是相同的,即飞动的东西不会坠落,却能自然超越,这就是外分。
阿难,一切世间生死相续,生从顺习,死从变流。临命终时,未舍煖触,一生善恶,俱时顿现,死逆生顺,二习相交。
阿难,你看世间的生死相续,受生时总是顺着习气,而受死时却想逆着业流。当临终时,在暖触还没有完全消失之前,一生的善恶全部同时显现,这时候,内分、外分两种习气会同时出现并交互。
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。若飞心中,兼福兼慧,及与净愿,自然心开,见十方佛,一切净土,随愿往生。
这时候,如果只有纯粹的念想,就一定会飞升,生于天上。在这之中,如果飞升之心兼有福德和智慧之想,并且有清净愿心,智慧光明就会打开,现出十方诸佛和一切净土,随其所愿而往生。
情少想多,轻举非远,即为飞仙,大力鬼王,飞行夜叉,地行罗刹,游于四天,所去无碍。其中若有善愿善心,护持我法,或护禁戒,随持戒人,或护神咒,随持咒者,或护禅定,保绥法忍,是等亲住如来座下。
如果有少许妄情但以念想为主,也能飞升,但飞不远,就成为飞仙、大力鬼王、飞行夜叉、地行罗刹等,能遨游于四天王天,没有障碍。在这之中,如果曾经发过善愿善心,愿意护持佛法,或愿意护持戒律和持戒之人,或愿意护持神咒和持咒之人,或愿意护持禅定和修禅定之人,使他远离魔障,这些人就能亲住于如来座下而为护法。
情想均等,不飞不坠,生于人间,想明斯聪,情幽斯钝。
如果妄情和念想一样多,那就既不飞升也不坠落,而是生于人间,其中,如果念想澄明的就聪明,如果情欲幽深的就愚钝。
情多想少,流入横生,重为毛群,轻为羽族。
如果情欲多而念想少,就会坠入旁生的畜生道,其中,较重的成为披毛的兽类,较轻的成为有羽的禽类。
七情三想,沈下水轮,生于火际,受气猛火,身为饿鬼,常被焚烧,水能害己,无食无饮,经百千劫。
如果七分情三分想,就会生于水轮之下、火轮之上,承受火焰的烧烤,自身成为饿鬼,常常被焚烧,却不能饮水,不能吃东西,历经千百劫受苦。
九情一想,下洞火轮,身入风火二交过地,轻生有间,重生无间,二种地狱。
如果九分情一分想,就会生于火轮之下,身陷风与火相交之地,其中,较轻的生于有间地狱,较重的生于无间地狱。
纯情即沈,入阿鼻狱。若沈心中,有谤大乘,毁佛禁戒,诳妄说法,虚贪信施,滥膺恭敬,五逆十重,更生十方阿鼻地狱。
如果只有纯粹的妄情,就直接堕入阿鼻地狱。在这之中,如果毁谤过大乘佛法,破坏过佛的禁戒,妄说佛法,贪受信众的供养,滥受别人的恭敬,犯下五逆十重大罪,将生于十方阿鼻地狱。
循造恶业,虽则自招,众同分中,兼有元地。
虽然这些业报都是众生各自的业力所感,但因所造的共业,感得共同的处所受果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