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第一(1)

楞伽经卷第一(1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如是我闻。
这是我亲自听佛宣说的。

一时,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,种种宝华以为庄严,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。
那时,南海之滨的楞伽山顶,装饰着各种各样的鲜花,无比庄严,佛与众多大比丘以及大菩萨在一起。

从彼种种异佛刹来,是诸菩萨摩诃萨,无量三昧自在之力,神通游戏。
这些大菩萨来自不同的佛土,已证无量三昧,获大神通力,能自在游历于诸佛土。

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,一切诸佛手灌其顶。
其中,大慧菩萨为这些大菩萨的上首,一切诸佛为其灌顶(,令其得一切智)。

自心现境界,善解其义。
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现,大慧菩萨对此义理已有深刻领悟。

种种众生,种种心色,无量度门,随类普现。
大慧菩萨观察世间种种众生,有种种心色差别,相应地,以无量法门随类度化。

于五法、自性、识、二种无我,究竟通达。
大慧菩萨对于五法(相、名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,译者注)、三自性(妄想自性,缘起自性、成自性,译者注)、八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,译者注)、二种无我(人无我、法无我,译者注)的道理已经究竟通达。

尔时,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,俱游一切诸佛刹土,承佛神力,从坐而起,偏袒右肩,右膝着地,合掌恭敬,以偈赞佛。
那时,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一起游历诸佛土,(现在来到娑婆世界,)他们承蒙佛的神力加持,从座位上站起来,偏袒右肩,右膝着地,合掌恭敬,以偈颂称赞佛。

世间离生灭,犹如虚空华,
智不得有无,而兴大悲心。
世间一切法,本性是离于生灭的,就像虚空中的幻花(,无生也无灭),佛所证的无上圣智,有无二边皆不可得,但众生迷执于此,佛以大悲心而度化之。

一切法如幻,远离于心识,
智不得有无,而兴大悲心。
出世间一切法,也是虚幻不实的,本性是远离心识分别的,佛所证的无上圣智,有无二边皆不可得,但众生迷执于此,佛以大悲心而度化之。

远离于断常,世间恒如梦,
智不得有无,而兴大悲心。
一切法,远离于断常二见,因为都是心识变现,所以如梦如幻,佛所证的无上圣智,有无二边皆不可得,但众生迷执于此,佛以大悲心而度化之。

知人法无我,烦恼及尔焰,
常清净无相,而兴大悲心。
人我、法我俱无自性,烦恼障和所知障本自清净,佛所证的无上圣智,清净无相,但众生迷执于此,佛以大悲心而度化之。

一切无涅槃,无有涅槃佛,
无有佛涅槃,远离觉所觉。
一切法本自寂灭,并无所谓涅槃可得,既没有入于涅槃的佛,也没有佛住于涅槃中,清净自性超越了能觉和所觉的对立。

若有若无有,是二悉俱离。
如果迷执于涅槃的有或无,就没有真正解脱,所以都要远离。

牟尼寂静观,是则远离生,
是名为不取,今世后世净。
释迦牟尼佛以寂静无分别的心性来观照一切法,彻底远离了生灭,心无所住,从此清净自在。

尔时,大慧菩萨偈赞佛已,自说姓名:
这时,大慧菩萨以偈颂赞佛后,便自我介绍说:

我名为大慧,通达于大乘,
今以百八义,仰咨尊中上。
我(来自他方佛土,)名叫大慧,对大乘佛法已经毕竟通达,今天我要提出一百零八个问题,敬请世尊为我解答。

世间解之士,闻彼所说偈,
观察一切众,告诸佛子言:
汝等诸佛子,今皆恣所问,
我当为汝说,自觉之境界。
世间解(即佛,译者注)听到大慧菩萨的偈颂,又观察了在场大众,于是对诸佛子说:你们这些佛子,今天可以随意提问,我会为你们解说佛亲证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