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9)

楞伽经卷第二(19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大慧,诸外道有四种涅槃,云何为四?谓性自性非性涅槃、种种相性非性涅槃、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、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,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,非我所说法。
还有,大慧,外道认为有四种涅槃,哪四种呢?就是性自性非性涅槃(以神我为涅槃,译者注)、种种相性非性涅槃(以色究竟天、大自在天或四大为涅槃,译者注)、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(以极微尘为涅槃,译者注)、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(以无想天为涅槃,译者注),这四种涅槃,都是外道的说法,而不是佛说的。

阅读更多
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8)

楞伽经卷第二(18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大慧,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。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?大慧,菩萨摩诃萨作是觉:彼真谛者,四大不生,于彼四大不生,作如是观察,观察已,觉名相妄想分齐,自心现分齐,外性非性,是名心现妄想分齐,谓三界。
还有,大慧,菩萨应当了知四大种性及其所造之色。怎么看待四大种性及其所造之色呢?大慧,菩萨应当这样观察:在清净真如中,本无四大生起,观察到四大本无生起,就会发现,一切色相,只是名言分别,是自心妄想所现的差别,并无真实的自性可得,也就是说,心有妄想才现差别相,三界的差别就是这样显现的。

阅读更多
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7)

楞伽经卷第二(17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大慧,有二种觉: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。
还有,大慧,(菩萨)有两种觉(即智慧,译者注):一种是观察觉(了悟真谛,译者注),另一种是妄想建立觉(了悟俗谛,才能方便度化众生,译者注)。

阅读更多
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6)

楞伽经卷第二(16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尔时,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说诸须陀洹、须陀洹趣差别通相。若菩萨摩诃萨善解须陀洹趣差别通相,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,分别知已,如是如是,为众生说法,谓二无我相,及二障净,度诸地相,究竟通达,得诸如来不思议究竟境界,如众色摩尼,善能饶益一切众生,以一切法境界,无尽身财,摄养一切。
这时,大慧菩萨又对佛说:世尊,恳请您为我们解说初果须陀洹的境界,以及须陀洹果位的差别相。如果菩萨能够了知须陀洹果位的差别相,以及二果斯陀含、三果阿那含、四果阿罗汉的方便相,并且在了知这些境界的差别相后,为众生讲解,什么是二无我相,什么是二种障碍,怎样渐次修证菩萨诸地,最终通达如来不可思议究竟境界。就像摩尼宝珠,能随缘显现各种宝色,菩萨也是如此,能够善巧方便地利益一切众生,以一切法境界和无尽的法宝,来利养一切众生。

阅读更多
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5)

楞伽经卷第二(15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,大慧,未来世智者,当以离一异俱不俱见相,我所通义,问无智者,彼即答言:“此非正问,谓色等常无常,为异不异?如是,涅槃诸行,相所相,求那所求那,造所造,见所见,尘及微尘,修与修者,如是比展转相,如是等问”,而言佛说无记止论。
还有,大慧,未来世中,智者提问,如何远离一、异、俱、不俱等戏论而通达第一义谛,但无智者听到这样的提问,反而会说:“这不是正确的问法,你应当问,色法是常还是无常,是异还是不异?同样,你应当问,涅槃与诸行、相与所相、依与所依、造与所造、见与所见、泥团与微尘、修与所修等问题。”智者回答说:佛将这些问题归为无记而不予置答。

阅读更多
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4)

楞伽经卷第二(14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,大慧,当说名、句、形身相,善观名、句、形身,菩萨摩诃萨,随入义句形身,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如是觉已,觉一切众生。
还有,大慧,我现在要为你解说名、句、形这三种相。如果菩萨摩诃萨能够谛观名、句、形(假合为言说),就能了达第一义谛,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自觉并觉悟一切众生。

阅读更多
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 第二(11)

楞伽经卷第二(11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尔时,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世尊,佛说缘起,即是说因缘,不自说道,世尊,外道亦说因缘,谓胜、自在、时、微尘生,如是诸性生。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,有间悉檀,无间悉檀?
这时,大慧菩萨又对佛说:世尊,您先前说佛说法离于有无,但您又经常说缘起,说一切法因缘生,而不说一切法是自心显现。世尊,外道也经常说因缘,他们认为一切法,依胜性、自在天、时间或微尘等而生。那么,世尊所说的缘起法,与外道所说的因缘法,是不同的教法,还是相同的教法呢?

阅读更多
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第二(10)

楞伽经卷第二(10)

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罗 译
北京龙泉寺皈依佛弟子 贤华 今译

复次,大慧,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,菩萨摩诃萨顶礼诸佛,听受问义。云何二种神力建立?谓三昧正受、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,及手灌顶神力。
还有,大慧,如来用两种神力来加持菩萨,菩萨得以在佛前恭敬听法。哪两种神力呢?一种神力是,佛加持菩萨入于三昧正受,进而为菩萨显现种种殊胜的身相,并宣说佛法;第二种神力是,佛以圣手为菩萨灌顶。

阅读更多